民国将领之西北军司元恺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3-29 09:59:03

民国时期,“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反蒋失败下野,宋哲元、张自忠等人率领西北军残部退往山西,之后建立了第二十九军。

当时撤往山西的西北军残部,除了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等率领的西北军嫡系外,还有庞炳勋、鲍超等西北军旁系。当第二十九军成立后,这些旁系武装没有加入第二十九军,而是选择独立发展,特别是庞炳勋率领的武装,一直到解放战争末期才彻底消失。

西北军

司元恺早年加入孙岳的北洋第十六混成旅,后来孙岳成立国民第三军,结果被张作霖和吴佩孚领导的直奉联军打败,此后司元恺就跟随庞炳勋发展。庞炳勋率兵加入冯玉祥西北国民联军的时候,司元恺只是一个下级军官,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参加了很多战争,官职也不断升高。

抗日战争爆发后,司元恺跟随庞炳勋参加了“临沂保卫战”等战斗,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已经升为师长。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军长马法五在和解放军的战斗中被俘虏,司元恺就独立率领部队,之后和西北军的其他残部合并为第一一五军,司元恺担任军长,但最后还是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虏。

司元恺

1898年,司元恺出生于河北青县,父母是当地富农,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司元恺排名第四,也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所以有了到私塾读书的机会。

1915年,十七岁的司元恺在老家读完中学后,因为没有考上更高的学府,家里也没有那多钱供他去私立学校,所以就返回老家务农。

1918年,司元恺觉得一辈子在家务农没有出息,正好王承斌的北洋直隶第一混成旅在河北招兵买马,司元恺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跑去报名参军。

1921年,北洋直系首领曹锟,在保定开办了一所讲武堂,司元恺在部队表现不错,因此被送往讲武堂学习。

孙岳

1923年7月,王承斌担任北洋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当时司元恺从讲武堂毕业,返回到部队当少尉排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被奉系打败,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组建了国民军,孙岳担任国民第三军军长,收编了王承斌的残部,因此司元恺加入孙岳的部队,在庞炳勋的补充团任职。后来国民第三军被直奉联军打败,孙岳被迫下野,庞炳勋就带着部队投奔靳云鹗的河南保卫军,当冯玉祥“五原誓师”后,庞炳勋又率部加入西北国民联军,而司元恺一直在庞炳勋麾下当下级军官。

1927年6月,冯玉祥担任国民政府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升为第二十军军长,但他手下只有马法五的第五十九师,司元恺在第五十九师当营长。

冯玉祥

1929年1月,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下令让各大军头裁军,庞炳勋降为暂编第十四师师长,司元恺继续当营长。

1930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等人反蒋,庞炳勋担任护党救国军第六军长,司元恺为炮兵营营长,率兵参加了“中原大战”。刚开始反蒋联盟还处于优势,但随着张学良率兵支援蒋介石,最终反蒋联盟战败,冯玉祥被迫下野,西北军残部退往山西南部。

1931年1月,张学良任命庞炳勋为东北边防军第一师师长,余远彰为第一旅旅长,司元恺在第一旅当营长。6月,庞炳勋改任第三十九师师长,司元恺还是营长。

庞炳勋

1935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授予司元恺陆军少校军衔。

1936年3月,司元恺担任第二三零团中校副团长。

1938年初,抗日战争时期,司元恺跟随庞炳勋参加了“临沂保卫战”。11月,马法五升为第三十九师师长,李振清为第一一五旅旅长,司元恺为第二二九团上校团长。

1940年1月,司元恺升为第一一五旅上校副旅长。

1942年6月,司元恺升为独立第四十六旅少将旅长,手下两个团兵力。

1943年6月,庞炳勋在日军的扫荡中被俘虏当了汉奸,马法五就接管了整个部队,司元恺的独立第四十六旅并入崔玉梅的新编第四十师,司元恺升为少将副师长。10月,国民政府颁发五等云麾勋章给司元恺。

马法五

1944年7月,司元恺升为第三十九师少将师长,手下有三个团兵力。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司元恺获得忠勤勋章。

不久后,国民党派兵进攻河北的解放区,第四十军在“邯郸战役”被消灭,军长马法五被俘虏,于是国民党重建第四十军,由李振清担任军长,司元恺继续当第三十九师师长。

1946年4月,国民党取消了军一级别番号,司元恺担任整编第三十九旅旅长,部队规模其实还是一个师。5月,司元恺获得胜利勋章。

1947年11月,司元恺获得四等云麾勋章。

李弥

1948年,国民党恢复了军一级别番号,司元恺重新担任第三十九师师长。11月,“淮海战役”时期,爆发了“贾汪起义”,原西北军第五十九军大部起义,加入到解放军阵营,而剩下的三千人缩编为国民党第一八零师,陈芳芝担任师长,不久第一八零师和司元恺的第三十九师合并为第一一五军,司元恺担任军长,归属于李弥的第十三兵团管辖。

1949年1月,第一八零师阵地被解放军攻破,陈芝芳率领残部退守到第三十九师的驻地大冯庄,很快大冯庄也被解放军攻破,司元恺和陈芝芳率残部去小李庄找李弥。李弥对司元恺说,第十三兵团主力已经被解放军消灭,就算他们要突围,也要跟着第五军一起突围,于是李弥、司元恺、陈芝芳等人率兵逃到陈庄的第五军军部,和杜聿明、邱清泉等人汇合。

杜聿明

经过一番商量后,李弥带着少部分人离开陈庄向东去找第九军,这也使他没有成为解放军俘虏,而司元恺和陈芝芳留在第五军第两百师师部。陈芝芳对司元恺说,现在赶紧要想办法突围,如果再晚点就要成俘虏了,于是二人集合了三百多个残兵,跟着第两百师往西南方向突围。

1月10日晚上,司元恺和陈芝芳向永城突围的时候,和第两百师失去联系,而且司元恺和陈芝芳也走散了,之后陈芝芳首先被解放军俘虏,接着司元恺在也永城也被俘虏,然后送到山东接受学习改造。

4月,司元恺从山东历城,转移到华东解放军官训练团第三团学习改造,司元恺被俘虏后,国民党居然还颁发了一枚三等宝鼎勋章给司元恺的家人。

1953年,司元恺关押在河南安阳,最终因病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