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盛行三千年,却在清朝行不通,原因何在?

古今话聊 2024-04-13 10:09:13

嘿,各位看官,今天咱要聊一件超有趣的事儿,那就是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你瞧,就像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一样,清朝的制度也是从大明延续下来的。不过呢,有一项最重要的规则,清朝居然没有照办,那就是——皇位继承制!

话说从周朝开始,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嘞!这可简单明了,皇后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在古代,大多是一妻多妾制,只有正妻生的孩子才算数。

这规矩好处不少呢!首先,不用费脑筋去想该选谁继承皇位,反正整个王朝能占嫡占长的就那一人。

而且,皇帝也不用纠结选谁,其他皇子也不会瞎幻想。再说了,嫡长子都是皇后的儿子,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背后有家族支撑,在皇权更替时,皇后的家族肯定会尽力帮新皇坐稳皇位。

不过,这制度也有弊端哦!没法保证嫡长子的能力啊!比如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做个守成之君都不够格,更别提当皇位继承人了。

再说说这嫡长子继承制的好处,能最大程度避免皇子们结党营私、自相残杀,确保朝堂稳定。

而且,嫡长子是皇后的儿子,皇后的家族会在皇权更替时帮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皇帝宠妾灭妻带来的灾难。

可这好处也有代价呀!为了巩固嫡长子的位置,得削弱其他宗亲的权力,结果宗亲手里没权,面对外敌就毫无还手之力了。

清朝干脆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康熙晚年就有了秘密立储的想法,雍正真正把这制度用起来了。乾隆是通过秘密立储登基的第一位皇帝,他登基后把这制度定为大清的立储制度。

康熙之前的几位帝王,都没立太子。努尔哈赤想按大明制度来,把长子褚英当继承人培养。可褚英虽然能力出众,政治方面却不行,和大臣、弟弟都处不来,最后只能被幽禁而亡。

努尔哈赤之后,再也没人立太子了。皇太极没立太子,他死后皇位竞争可激烈了。福临是大清第一位英年早逝的帝王,他临终前把皇位传给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

康熙立了太子,对太子极尽宠爱,找了当朝大儒当老师,还亲自教导。可太子让康熙失望了,经历二废太子后,康熙彻底失望了。雍正经历了九子夺嫡,为了避免前朝悲剧,创立了秘密立储。

清朝和前朝不一样,中央集权登峰了,为了让下一任皇帝延续荣耀,皇帝选继承人时难免把资历当最主要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把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看遍了,道光皇帝倒是个例外。

总之,皇位继承制度可真复杂!不过呢,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魅力。不同的制度都有好处和坏处,就看当时的情况适合哪种啦!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呢?

0 阅读:31

古今话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