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点之际,刘备为何放言“子龙不可重用”?

古今话聊 2024-04-15 00:49:58

赵云自常山郡真定县而出,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勇武,当地之民对其无不称赞有加。

公元 190 年,赵云投身北方军阀公孙瓒麾下,成为其麾下之将。

彼时,刘备亦在公孙瓒帐下,其见到赵云英勇善战之姿,内心暗自喜爱,欲将其招揽至自己麾下。

于是刘备寻至赵云,邀其投于自己。然而赵云婉拒了,其深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之理,既已投靠公孙瓒,便不能背信弃义。

虽说赵云拒绝了刘备,但二人之缘却并未就此终结。其后,公孙瓒与袁绍交战,遣刘备带兵前往支援。

赵云身为骑兵将领,亦随军出征。二人并肩作战,配合默契,彼此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情谊。

大战结束不久,赵云的兄长离世,他向公孙瓒请辞回乡奔丧。临行前,刘备专程前来为他送行,紧握其手依依不舍。

赵云虽也不舍离开刘备,但他明白为人之子,侍奉双亲乃天经地义之事。

七年后,赵云守孝期满,得知刘备遭难,便千里迢迢赶赴邺城投于刘备。

一别经年,二人见面格外亲切,畅聊整夜。次日,赵云便接受刘备密令,招募兵马,为日后之大业做准备。

自是,赵云便一直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刘备对他的信任与器重,丝毫不逊于对关羽、张飞等老臣。

究其原因,除了早年的交情外,更为重要的是赵云的忠心与才干。其不仅武艺超群,且谋略过人,实乃难得之将才。

同时,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此正合刘备“兴复汉室,惩一切之恶”的志向。

故而,当年刘备紧握赵云之手言:“子龙,你我虽为君臣,却胜似手足。他日我若有所成,定当与子龙共享天下!”赵云听罢,赶忙跪下道:“云受主公知遇之恩,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此,一个胸怀大志,一个忠心耿耿,二人自此结下不解之缘。谁能料到,多年后刘备临终前,会对诸葛亮说出“子龙不可重用”这样的话呢?其中,又有何隐情?

赵云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

赵云投于刘备后,始终伴随左右,为刘备出生入死,立下了无数功劳。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两次救主和两次救子之事。

建安十三年,刘备与曹操之军于长坂坡交战。曹操遣大将张郃率大军,自后方包抄刘备。情况万分危急,刘备不得不舍弃家小,带着几个亲信仓皇逃离。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却不见了踪影。有人言其已降曹操,但刘备坚信赵云不会背叛自己。果然,不多时,赵云便单枪匹马杀回,救出了刘备之子阿斗。

原来,赵云见主公败退,欲殿后,便让刘备先行。怎知曹军追得太紧,一时难以脱身。无奈之下,赵云只得舍身冒险,闯入曹营,好不容易才救出阿斗,与刘备会合。

此便是赵子龙“七进七出”之事。其于万军之中,仅凭一己之力救出阿斗,此等忠勇,令曹操亦为之侧目。事后,刘备感叹道:“微子龙,吾子几为虏所擒!”由此可见,赵云救子之恩,刘备刻骨铭心。

更令人惊叹的是,三年后赵云又一次于危急关头救下阿斗。建安十六年,刘备迎娶了东吴名将孙权之妹孙尚香,以巩固两国同盟。

然而孙尚香生性刚烈,仗着娘家之势,于后宫嚣张跋扈,还多次与刘备发生争执。一次,趁着刘备远征汉中,孙尚香竟然带着阿斗,想要私自归吴。

消息传至刘备军中,众将哗然。情急之下,刘备命赵云火速回师,阻止孙尚香。赵云领命,日夜兼程,于长江边拦住孙尚香去路。

面对盛怒之孙尚香,赵云沉着应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劝服她打消了归吴之念。如此,阿斗再次为赵云所救,刘备也就免去了“子为人质”之忧。

除了两次救子,赵云还曾两次于生死关头救下刘备。

一次是于博望坡之战中,刘备腹背受敌,险些为曹军所擒,乃赵云及时赶到,方救主公于危难;

另一次是于夷陵之战后,刘备败退,为孙权派兵追杀,又是赵云殿后,方才保全了刘备性命。

四次救主救子,此等恩情,刘备又怎能忘怀?其曾当众对赵云言:“卿四番出身拯救,吾敢忘之!”言语中,满是感激与信任。

此外,赵云还曾随同刘备征伐四方,所向披靡。其先后参与了襄樊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大小数十战,每战皆勇冠三军,令刘备赞叹不已。

正是凭借着赵云等一批战将之忠勇善战,刘备方能从一个“布衣”成长为一方霸主,建立蜀汉政权。可谓是,若无赵云,便无刘备之天下。

然而,便是这样一位立下赫赫战功之大将,刘备临终前却言“子龙不可重用”,这是为何?莫非其另有隐情?抑或刘备忘恩负义,嫌弃赵云之才干?

刘备与赵云渐生嫌隙

赵云追随刘备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然随时间推移,二人之间却渐渐生出裂痕。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大举伐吴,为陆逊一把火烧得大败而归。蜀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加之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为尽快恢复国力,刘备决定于益州推行货币改革。其下令铸造价值较低之“银锭”,强迫百姓以此交纳赋税。同时又规定,民间交易一律要使用银锭,其他货币一概废止。

此项改革无异于变相提高了税率,无异于自民间搜刮钱财,以填补国库之亏空。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却苦于无处申冤。

赵云见此情形,心中甚是不忍。其至刘备面前,据理力争,劝谏道:“主公,如今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国家理应减轻赋税,安抚民心。

此银锭之法,无异于与民争利,恐怕会适得其反啊。”

然而刘备却不以为然,其斥责赵云不懂政治经济,应专心带兵打仗,勿管闲事。赵云见谏言不被采纳,悻悻而去,从此与刘备之间生了芥蒂。

次年,刘备令诸葛亮率大军伐吴,赵云任前锋先行。此次出征,赵云首次独立指挥作战,不负众望,连克数城,打了一个大胜仗。

凯旋而归后,将士们皆在等待刘备之赏赐与嘉奖,然刘备却只字未提此事。赵云心中甚是失落,其非贪图封赏,只是觉得主公不近人情,视功臣如草芥。

更令赵云不满者,乃刘备为笼络人心,竟然将益州之大片土地瓜分给众将作为封邑。此些土地,皆为百姓之心血,如今却被当作政治筹码,任人宰割。

赵云出身农家,骨子里有着深厚之忧国忧民情怀。其曾对刘备言:“我等从军,本为救民于水火,岂可与民争利?此土地分封之事,于理不合,于法不容啊!”

然而刘备却道:“如今用人之际,赏罚分明,方能服众。子龙你乃武将,不必多虑政事,只需尽忠职守,为我多立战功便是。”

赵云见刘备油盐不进,心中愈发失望。其觉得,自己追随刘备,乃是看中他“兴复汉室,驱除国贼”之志向,然如今刘备之所为,却已违背初心。

二人之理念渐行渐远,君臣之间之嫌隙,亦愈来愈深。

建兴五年,刘备病重,其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召集众臣商议后事。谈及赵云时,刘备叹了口气,对诸葛亮言:“子龙忠勇无双,然不识时务,不懂权谋。

如今国家初建,用人当疑贤臣,任法当疑良将。子龙不可重用啊!”诸葛亮闻言,亦是连连点头。

其明白,刘备此乃要确保刘禅之太子位,防止心腹大臣拥兵自重,威胁皇权。

就这般,因理念之差异,君臣二人渐生嫌隙,最终刘备选择了放弃这位。

0 阅读:4

古今话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