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康弘关爱医护人员,推动优质睡眠建设再行动

医药生活 2021-03-30 14:37:06

3月21日,由《医师报》社联合康弘药业发起的“健康心理健康中国” 国民健康心理促进行动之关爱医护人员睡眠健康直播活动广受关注,吸引了127万名医护人员的观看,获得了7.2万条留言点赞。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郭蓉娟教授,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吴爱勤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斌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医师报》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康弘药业副总裁倪静共同出席了会议。

大咖共话“健康心理 健康中国”国民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陆林:5大建议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国家公共精神卫生体系问题是关乎领域甚至社会稳定的一项大事,是由政府主导并全力支持的,精神心理问题的检测、预防、控制及治疗于一体的公共卫生系统。完备的公共精神卫生体系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陆林在会议中从5个方面提出要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第一,要促进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促进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第二,要有高水平全方位的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体系,培养精神卫生领域专科人才;第三,还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提高净胜心理卫生服务的效率;第四,要具备完善的危机应对能力,建立一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救援队伍;第五,一个医生能救治的患者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力量是无限的。要加强科普宣传科学知识,发挥媒体的力量,惠及万千百姓。

杨甫德:20条建议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

杨甫德就如何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减少国民在精神心理问题中受到的影响提出了20条建议。

他强调,“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健康的守门人”,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一定要积极求助,不能羞于表达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当发生心理问题时,要通过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及时将不良情绪合理宣泄,并养成用理性的思考方式处理问题。

他认为,自信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也往往能通过努力得到提升,要树立目标,规划未来,使每一天都过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同时,心态决定命运,18岁以后的性格已经定型,应及早培养自己的良好心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挖掘兴趣点,学习一技之长,通过积极的方式来使自己的生活内容变得丰富,寻找自我价值。

吴爱勤:心身医学——架起社会心理和生理之间的高速立交

吴爱勤提出,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作为我国的一个国策,不仅要在医疗卫生上进行体制改革,更要转变医学模式。对于心身医学的建设,应建立起一个国家级的各个省、市心身医学临床整合诊疗中心,并开展国家心身健康相关大数据调研,建立国家健康心身健康的信息数据,定期发布我国居民心身健康状态报告,建立心身健康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并开展重大心身疾病防治的政策研究、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制定心身疾病诊疗指南及诊断标准。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心身医学继续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和综合人才培养。

此外,他认为应建立国家重大心身疾病危险人群监测,并通过信息系统发布我国精神疾病的防治报告,预测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此构建全国重大的心身疾病防治网络。

“今年心身医学已经从一个哲学理念走向了专科临床实践,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我相信一定能够架起一座社会心理以及生理之间的高速立交,使多学科整合迎来更加高速发展,形成中国特色临床心身医学!”吴爱勤说。

郭蓉娟:提升中医在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建设的比重

在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中,郭蓉娟认为,制约中医在精神心理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发展有3个问题,并提出3点建议。

第一,持有中医执业医师证的医生不能够从事精神心理,也不能纳入到精神心理的医师队伍中,限制了中医在精神心理方面的发挥;建议从政策机制层面突破这些瓶颈问题;

第二,从专科体系建设来看,中医精神专科医院及中医医院的精神专科设置较少,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建议加强中医医院内精神专科的设置和建设;

第三,从人才队伍建设来看,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既懂中医又具有精神心理专业知识的综合人才较少,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精神心理专科人才培养,并将此模式纳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全科教育和规培教育;

在精神心理卫生体系建设中,充分重视和发挥中医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将形成中国独特的、全链条式的精神新公共卫生的服务体系,达到1+1>2的效果。

《2020年中国抑郁焦虑患者的失眠情况调查》发布

在直播中,张斌就《2020年中国抑郁焦虑患者的失眠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发布和解读。

《调查》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的56个精神卫生机构中4842名抑郁焦虑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分两次,第一次调研,共收回5241份调卷,抑郁症状流行率为62.1%,已婚女性占比更大,将近2/3;第二次为45.8%。第二次调研无抑郁症状及轻度抑郁症状,人数均较前上升,其中以无抑郁症状组增加最为明显。

通过调查报告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发生率高达84.7%,且失眠极大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当焦虑缓解失眠也会相应得到缓解,而新发焦虑也引发新的失眠焦虑持续,且抑郁焦虑和应激持续成正比。

张斌表示,睡眠问题对精神有很大的影响,抑郁焦虑也会加重睡眠障碍,在临床中二者是双向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睡不好会引起心情烦躁,甚至心慌头疼。长期持续则会使抑郁、焦虑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及工作能力,降低生活质量。

张斌认为,当睡眠障碍达到一定程度则需采用药物治疗。如何用药较为安全?目前所有的指南一级循证依据都是推荐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其起效较快,且半衰期大约在6个小时左右,与自然睡眠较为吻合,间断的使用会更大幅的降低药物耐受性和成瘾性。

关注医护人员,推动优质睡眠建设

医护人员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他们的健康情况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弦,由于职业特殊性,我国医务人员发生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

潘集阳:形成良好睡眠习惯合理解放医护人员时间

如何改善医务人员睡眠质量,改善其健康状态,潘集阳认为,应该从形成良好睡眠习惯,以及解放医务人员的时间两方面入手,保证其睡眠质量以及身心健康。

“首先,医生是人,与万千普通人无区别。因此,医护人员也应该遵循人类的睡眠规律;当出现失眠或睡眠紊乱时,就应采取助眠方法。”潘集阳认为,医护人员即使再忙,也应该根据工作情况,行成适合自身情况的有规律的生物钟。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落实正确的助眠方法。潘集阳认为,虽然医护群体失眠情况突出,但因为专业知识储备远超常人,故更应该严格落实科学的助眠方式。例如,睡前尽量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合理调节睡眠场所光线,避免眼睛收到强光刺激;减少咖啡、茶饮、酒精的摄入;控制身体体温,避免睡前运动等。

此外,中国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且非诊疗工作的时间占比居高不下。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医护人员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不是在诊疗患者上,学术交流、教学、病案编写等工作,甚至严重挤占了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线上会议的兴起,其实有效减少了学术交流对于医护人员休息时间的挤占。”潘集阳建议,医护人员因合理规划时间安排,从繁重的琐事中解放出来,避免过度疲劳。

倪静: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社会力量是无限的

据悉,为了提升医护人员对于睡眠问题的关注,切实推动医护人员的睡眠健康,康弘药业已连续4年与《医师报》社发起了聚焦医护睡眠健康的睡眠日主题活动。

“此次直播活动是康弘‘健康心理 健康中国’国民健康心理促进行动的一个部分。”倪静介绍说,此次系列活动将继续聚焦重点人群的精神、心理和睡眠健康,举行贯穿全年的系列公益行动。

除了3月21日的直播活动,还联合《医师报》在全国8省80家医院,为近万名有睡眠问题的医护人员及普通市民进行了睡眠日义诊活动,关爱更多的患者及医护人员,脚踏实地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和十四五规划开篇助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