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名词解释(初学者必看)

雨旋谈文化 2025-01-12 12:52:45

古钱币的世界神秘而丰富,初学者如何入门?先了解这些名词!

古钱币的正面称为“面”,铸有文字的叫“面文”或“钱文”。背面简称“背”,无文字的叫“光背”或“素背”。穿孔叫“穿”,也可叫“好”,方孔叫“方穿”,圆孔叫“圆穿”。穿孔大的叫“广穿”,小的叫“狭穿”,穿孔错位的叫“花穿”。钱体叫“肉”,肉的外缘叫“边”或“廓”,内缘叫“内廓”。

古钱币的种类繁多,如刀币、布币、圆钱等。不同朝代的钱币风格各异,如汉代五铢钱、唐代开元通宝等。钱文也有篆书、隶书、楷书等多种字体。

古音与 “钱”通。《周礼·地官·泉府》疏:“泉与钱,今古异名。”泉字原是布钱的象形字。泉、钱、布三称,均源于铲状的布钱。

钱本为我国古代青铜铲状农具的名称,《诗·周颂·臣工》“乃钱镈”的钱和镈就是这类农具。商周时期,钱、镈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货币的职能。以后铸币取象其形,并袭其名。今存古币中有铲状的布钱,即份钱、镈形状的青铜铸币。

唐.开元通宝 大字大元

即铸有称量、年号或国号文字以标志钱名的一面。

钱背变化较多:光平无文的叫“光背”或“素背”,又或有星月纹或记址、记年、记值等文字。

穿、眼

因作绳线穿系之用遂称“穿”。古时又称“好”。习惯简称“孔”、“眼”。

先秦各类钱多为圜圆穿,秦“半两”后即全部统一为方穿。

外廓

钱外缘的隆起部分,亦称“外廓”、“外轮”,可简称为“边”、“廓”、“缘”等。

外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钱宽阔者称“阔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钱狭窄者谓“窄缘”。

肉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此部分厚实的叫“后肉”,轻薄的谓“薄肉”。

重轮

边缘有两圈隆起者则称之为“重轮”。

注:图片来源微信号:西域钱币故事

0 阅读:0

雨旋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