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莫斯科成片冻死,为什么不烧树木取暖?苏联人做法很绝

水手的小教堂 2025-01-14 15:07:30

大家都清楚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吃了大亏,可他们最大的对头并不是苏联红军的武器,而是无所不在的寒冷天气。1941 年 12 月,德军眼看离莫斯科就剩 25 公里了,还以为胜券在握呢。哪承想,气温一下降到零下 40 度,德军士兵连个能取暖的树枝子都找不着。就在这个冷得要命的冬天,成千上万的德军士兵都被冻成了“冰坨子”。有人可能就纳闷了,为啥这些德军士兵不把附近的树砍了取暖呢?难道真就一棵都没有?这里头到底藏着啥不为人知的事儿呢?

一、德国军队逼近莫斯科城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开启了巴巴罗萨计划。庞大的德国机械化军队,在欧洲战场上势如破竹,凭借闪电战迅速席卷了整个西欧。

在莫斯科战役开始前,德军的闪电战术那是相当管用。他们凭借坦克、装甲车以及摩托化部队的快速机动性,常常可以在几个小时里就把敌军的防线给冲破了。这股钢铁洪流但凡去到的地方,那都是势如破竹。

8月初,德军于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获得巨大成功,大量苏军被其歼灭。此场胜利使得德国最高统帅部对莫斯科之战的胜利充满期待。那时,德军参谋长哈尔德在其日记里记述:“毫不夸张地讲,俄国陆军已然被击败了。”

9月初的时候,德军把明斯克给占领了,还顺利地包围了基辅。在这一战役里,德军一下子就俘虏了66.5万苏军士兵。这般战果使得德军将领们越发觉得,攻克莫斯科很快就能实现了。

10月2日,德军启动了“台风”行动,这是一场冲着莫斯科去的大规模攻击。德军集结了180万人员、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以及1390架飞机。这么强大的一支部队,分成了三个方向,以钳形之势向莫斯科进行包围。

在“台风”行动刚开始的时候,德军进展迅猛。10月7日,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的苏军被他们包围。没过多长时间,就有66万苏军被俘虏。德军的先头队伍甚至都抵达了莫斯科西郊的多罗霍沃。

11月末,德军第258师的侦察营把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镇给占据了。站在这儿看,通过望远镜能清楚地瞧见克里姆林宫的金色尖塔。德军处于最前方的部队,跟莫斯科市中心的距离仅仅25公里。

就在这个时候,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的一份电报传到了柏林。布劳希奇向元首汇报:“莫斯科的被攻占已是必然,我们会在一个星期内拿下这座城市。”

这支自负的德意志军队居然已经着手规划胜利游行的线路了。他们打算从莫斯科最为宽敞的特维尔大街进到市区里边,穿过亚历山大花园,最终在红场举办规模宏大的阅兵活动。

然而,德军没意识到,当他们离莫斯科最近的那会儿,其实也是他们离失败最近的那一刻。就在他们盘算着胜利游行的线路时,一个更为恐怖的敌人正无声无息地靠近,那便是莫斯科的酷寒冬季。

二、苏联的提前安排和筹备

当德军还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中欢呼时,苏联人却早就开始为这场战役进行周密筹备了。早在1941年7月,德军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地区跟苏军激烈交战之际,莫斯科的防御事宜就已经默默启动了。

斯大林的一份密令让整个莫斯科防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该密令提出,要在德军进攻的方向上的各个地区,全面施行坚壁清野的政策。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撤退指令,而是一项经过精心筹划的战略安排。

首先,苏联展开了大规模的工业转移行动。从7月初起,莫斯科区域的1523家工厂着手向东搬迁。工人们把机器设备进行拆解,然后装到火车上,持续不断地运送到乌拉尔山脉东边的安全地方。在这些工厂当中,有80%在搬迁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就重新投入了生产。

接下来是人口疏散的情况。莫斯科及其周边区域的居民,开始按计划朝东转移。档案资料表明,光是在8月,就有二百多万居民被疏散出去。不过,这可不是单纯的逃亡,每个人都有着清晰的任务:有一些人去了新工厂接着搞生产,有一些人去修筑防御工程,还有一些人负责运输物资。

让人更为吃惊的是,苏联人对农作物也毫不留情。在德军或许会进攻的方位,成熟的粮食都被赶紧收进仓库,没成熟的作物直接被连根拔掉。果园中的果树被砍倒,牧场上的牲畜被运走。德军的补给队伍看到的,是一片荒凉的土地。

在莫斯科的近郊,苏联工兵部队承担了一项特别的任务:把所有有可能被德军当作庇护场所的建筑物统统炸掉。不管是农舍,还是谷仓,不管是工厂厂房,还是教堂,但凡可能成为德军御寒之地的建筑,一个都不能放过。

森林也遭了殃。莫斯科防御区的树木遭到了有规划的砍伐,其中一部分用于建造防御工事,另外一部分要么被运走,要么就给毁掉了。这样一来,德军所要面对的是一片毫无遮蔽的空旷区域。

不止这样,苏联人把所有的道路跟桥梁都给毁坏了。他们在公路上挖壕沟,把铁路上的轨道也给拆除了。这样一来,德军的摩托化部队根本没法走了。就连水这方面也没逃过,水井被填上了,水库也被弄脏了。

这种把坚壁清野做到极致的战术,连一些苏联指挥官都为之震惊。那时,莫斯科防御区的一位师长在他的日记里记录:“我们毁掉的不单单是物资,那可是好几代人的努力成果啊。不过,为了守护莫斯科,这么做是应当的。”

这种貌似极为极端的举动,给后续的战役打下了基础。在11月底,德军到达莫斯科近郊后,他们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并非仅仅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个被彻底清空的战场。在这儿,哪怕是一根能用来点火的树枝都不见踪影。

三、冬季带来的致命冲击

1941 年 11 月末,莫斯科的气温猛然降低。一场毫无预兆的暴风雪致使德军陷入极度艰难的境地。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不停往下降,从零下 7 度一路跌到零下 40 度。这可不单单是数字上的变动,而是一场能够把整支军队都毁掉的大灾祸。

在这般极度寒冷的天气状况下,德军的装备纷纷出现大规模故障。坦克的履带被冻得无法转动,机枪也没法进行射击,甚至手榴弹的引信都没了效用。据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一份战报表明,光是在 12 月的首个星期,就有 317 辆坦克由于机械方面的问题而在战场上陷入瘫痪状态。

糟糕透顶的是,德军冬衣的运输给耽搁了。这一少有人知的情况,让好几万德军士兵遭了殃。本来打算在 10 月底就送到的冬季装备,愣是滞留在了明斯克车站。咋回事呢?原来是希特勒下令得先运弹药和燃料。那时候管后勤的军需官曾连着三次恳请先运冬衣,可都被总部以“马上要胜利了,用不着冬装”的说法给拒绝了。

德军士兵只得身着单薄的夏季军服,在零下四十度的酷寒中苦苦支撑。他们把报纸塞进衣服以求保暖,拿布条缠住枪械的金属部位。然而,这般简易的办法全然抵挡不住西伯利亚寒流的冲击。

装备的技术性毛病让情况变得更为糟糕。德军一向自豪的虎式坦克在严寒气候中屡屡出问题。启动机难以启动,机油会凝固,燃料系统也会结冰。有一份装甲维修营的报告表示:“坦克跟冰箱似的,只要一熄火,就再也没法启动了。”

苏军的游击队对德军予以了沉重打击。他们运用“蚊子战术”,着重攻击德军的补给线。一个三十人的游击小队可以在一夜之间让数公里的铁路报废。据相关统计,单单在11月份,就有逾一千辆德军的补给车被游击队给捣毁了。

寒冷的天气加上补给匮乏,使得德军的士气很快就消沉下去。12月初的时候,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作战记录里写着:“士兵们得把冻土挖开去找土豆,午饭就只有一片面包。”特别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因为苏军实施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德军连一根可以用来点火的木柴都没法找到。

在这般极端状况下,德军的伤亡数量不断飙升。据医疗记录表明,光是因冻伤而住院的士兵就多达十万余人。还有更多的士兵干脆在战壕中被活活冻死。有一位德军军医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每天清晨,我们都得去清理战壕里那些被冻得僵硬的尸首。他们的姿态还维持着昨日作战时的模样。”

当德军正在跟严寒苦苦抗争之际,一个更为沉重的打击正无声无息地逼近。苏联红军已然完成重新安排,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攻马上就要展开。此时此刻,德军的众多部队已然丧失了战斗能力,他们连扳机都扣不动了。枪支的机械部件被冻得硬邦邦的,就连手榴弹也由于极度寒冷而没法引爆。

四、苏军的反击以及取得的胜利

1941 年 12 月 5 日,莫斯科的天空仍旧阴沉沉的。在这个寒冷的大清早,苏军总参谋部下达了一个代号为“乌拉尔”的作战指令。紧接着,沿着莫斯科防线的一百多个师一块儿展开反击。这是一次用心筹备的反攻作战,苏军集结了 100 万兵力、7652 门火炮、774 辆坦克以及 1000 架飞机。

朱可夫将军施行了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战术。他没把主力部队放到德军最为薄弱的南部战线,而是决定进行正面突破。在卡利宁方向,苏军的第三十军和第一shock军率先展开攻击。这一支部队配备了最新式的T - 34坦克,该坦克就算在零下40度的严寒天气中,也依旧有着很强的机动性。

德军压根没想到苏军会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展开大规模进攻。第一声炮响在莫斯科上空响起时,好多德军士兵还在战壕里直打哆嗦。德军第四装甲军团的一份战报表明:“敌人的炮火来得特别突然,我们的火炮没法立刻反击,原因是炮筒给冻上了。”

12月6日,苏军展开的第一波攻击收获了明显成果。在图拉那地儿,德军的第二装甲集团军被打垮了,丢掉了78辆坦克以及214门火炮。尤为关键的是,苏军把莫斯科 - 基辅公路的掌控权给夺了回来,让德军的重要补给线给断了。

战局的转变来得特别快。12 月 8 日,希特勒只得签署了第 39 号指令,这是德军首次承认得转为防御了。然而,这已经太迟了,苏军的反攻势头极其猛烈。在卡利宁那边,德军第九军无奈向后撤了 100 公里。在莫斯科西线,德军第四军的有生力量损失了三分之一。

12 月中旬的时候,战局彻底反转了。德军只得把所有进攻计划都给放弃了,匆忙开始往后撤。然而,这撤退可比进攻难多了。因为道路让大雪给盖住了,好多重型装备都只能扔那儿不要了。有统计显示,就在撤退的这个过程里,德军扔掉了 1300 辆坦克和 2500 门火炮。

莫斯科保卫战的转折至关重要。这是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面临大规模的战略性挫败。从11月16日至12月5日,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伤亡有7.5万人,而第九军在一周的时间里折损了4万人。

尤为关键的是,此次胜利全然粉碎了德军战无不胜的传说。在莫斯科城旁,苏联红军证实了德国的闪电战并非毫无破绽。一位曾参与该战役的苏军指挥官其后表示:“在莫斯科,我们不但击垮了德军,也战胜了对德军的畏惧心理。”

1942 年 1 月 7 日,苏军的反攻抵达了最远点。德军只得从莫斯科往回撤退了 150 至 300 公里。这座英勇的城市总算解除了被占领的危险。在此次关键战斗中,德军折损了差不多 50 万人,1300 辆坦克,2500 门火炮以及 15000 辆汽车。这个冬天,也使德军清楚了一个重要事实:面对俄罗斯的严寒冬天,就算是最出色的军队也可能面临毁灭性的灾难。

五、这场战役带来的历史启迪

莫斯科保卫战不单单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还为后人带来了珍贵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是最为突出的。德军在开战前做过一份细致的后勤计划,算出了每个师所需的弹药、燃料以及食品的量。但是,他们极大地忽视了冬季装备的重要性。

据德军总参谋部的战后统计,在莫斯科战役里,德军总伤亡中,因战斗而减员的士兵仅占三分之一,可因冻伤与疾病而减员的却占了三分之二。这数字着实让人吃惊。要是当初德军能注重冬季装备的运输,那战局说不定就会有不一样的走向了。

在这场战役里,气候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可谓是展露无遗。德军的装备虽说挺精良,然而却压根儿不适应俄罗斯的那种极端天气。坦克用的是德国标准的机油,到了零下 40 度的环境里就会彻底凝固住。步枪的螺栓装置在低温状态下会被卡住不动。甚至连手榴弹的引信也会由于严寒而无法发挥作用。

相较而言,苏军的装备对严寒的适应性更强。T - 34坦克所使用的是专门的防冻机油,就算处于极度寒冷的天气中,也能够顺利运行。苏军的步枪零件间隙较大,就算处于结冰状态,也照样可以正常使用。这些细微之处的差别,最终变成了决定胜败的关键要素。

坚壁清野这一战术在现代战争里的作用已被充分证实。这种乍看之下颇为原始的战术,能够切实地截断敌军的补给线。就拿莫斯科保卫战来说,德军只得把大量的运输力量用在运输基本生活物资上,这对军事物资的运输产生了严重影响。有一份德军的后勤报告表明,光是为了解决取暖的问题,便占用了运输能力的四分之一。

在这场战役里,战场情报的重要性展露无遗。德军的情报部门在开战前,大大低估了苏联的工业转移能力,觉得苏联没法在短时间内把工厂迁到乌拉尔山那边去。可实际情况是,苏联不光顺利地把工厂转移了,而且在新地方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往更深了说,这场战役证实了一个军事道理:就算是装备特别好的军队,要是没把后勤保障跟气候因素当回事儿,那也避免不了失败。就像有个军事专家讲的:“在莫斯科城边儿上,不是苏军把德军打败了,是严寒和后勤方面的问题把德军给弄垮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