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功臣的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过咱就随便聊聊,想到哪说到哪。这老朱啊,从放牛娃到皇帝,也是个传奇人物了,可他干的那些事儿,让人直摇头。
朱元璋登基那会儿,睡不着觉,半夜把刘伯温叫来问东问西的,看着挺不安心。你说这当皇帝的,刚坐上龙椅就开始琢磨怎么对付自己兄弟,这心思也是够复杂的。他可能觉得,这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哪天心思活络起来,说不定就想篡位呢。
常遇春那事儿就挺有意思,人家不过是收了几匹马,就被朱元璋当众训斥。这老朱也是够小心眼的,连几匹马都容不下。不过你细想想,他可能是怕这些将领太有实力,以后不好控制。
那会儿的朝廷啊,跟个大家族似的,都是亲戚。徐达的儿子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常遇春的儿子跟蓝玉又是连襟。这关系网织得,比蜘蛛网还复杂。朱元璋看着这些人勾勾搭搭的,心里肯定不踏实。
朱元璋从小苦惯了,突然当了皇帝,可能总觉得不真实。他看到李善长家里比皇宫还气派,胡惟庸手下遍布朝廷,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你想啊,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看到这些昔日的兄弟比自己还威风,能不急眼吗?
这老朱啊,可能觉得自己当年跪地求粮的样子,随时都可能重演。所以他下手特别狠,一点都不留情面。胡惟庸案牵连三万多人,蓝玉更惨,直接被剥皮实草。这手段,比秦桧那会儿还狠。
朱元璋可能觉得,这些功臣就像房子里的柱子,虽然现在支撑着房子,但哪天也可能把房子压塌。所以他就想,与其等着房子塌,不如自己先把柱子拆了。这想法听着挺吓人的,但在他看来,可能是保住江山的唯一办法。
你说这朱元璋,当了七八年皇帝,突然就开始大开杀戒。这跟现代企业上市后清洗创始团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可能他觉得,这些老兄弟已经不适合新的朝廷了,就像公司里的老员工,跟不上新时代的节奏。
1380年废丞相制,就像是撤了CEO的职位。到了1393年颁布《逆臣录》,更是直接把这元退了。这操作,跟现代企业重组有的一拼。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兄弟,最后成了他转型路上的绊脚石。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死了,他看着孙子朱允炆,估计心里挺着急。你想啊,这么个小屁孩,以后怎么镇得住那些老将啊。所以他就想,得给孙子清理障碍。
他把龙椅扶手砍断那段挺吓人的,说是要为孙子扫平道路。这老头儿也是够狠的,为了孙子能坐稳江山,连昔日的兄弟都不放过。不过你细想想,他可能是怕这些老将以后不听孙子的话,所以先下手为强。
朱元璋杀得太狠了,到最后朱允炆身边就剩下几个书呆子。这场面挺讽刺的,爷爷把能打仗的将领都杀光了,留给孙子的却是一帮只会念书的。结果呢,朱棣一起兵,朱允炆就傻眼了,连个能打仗的将领都找不到。
不过你要这么想,朱元璋这么做,反而让文官集团崛起了。后来的海瑞、张居正这些名臣,某种程度上说,还得感谢朱元璋杀功臣呢。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你以为是在破坏,没准儿还在创造呢。
朱元璋临死前,看着墙上的地图,估计心里也挺复杂的。他打下的江山是用兄弟的血换来的,这滋味肯定不好受。有人说他残暴,有人说他果断,但你要是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可能又觉得他挺可怜的。
这事儿让人想起现在的职场,有时候你以为的好兄弟,可能转眼就成了竞争对手。朱元璋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但具体怎么做,还得看每个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