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提问:化疗后血小板、白细胞降低如何评估?如何处理?

蓝贵评健康 2023-07-31 15:00:02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你知道处理吗?快进来学习!

化疗后血液毒性亦称为化疗后骨髓抑制,包括肿瘤化疗相关贫血(CRA)、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

白细胞的半衰期约为6-8 h,血小板(PLT)的半衰期约为5-7 d,红细胞的半衰期约为120 d。红细胞的半衰期较长,受化疗的影响较小,通常下降不明显。因此,本篇主要探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和血小板减少症(CIT)的临床处理。

化疗后CIT如何处理?

CIT为化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之一,主要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进而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CIT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终止,从而影响抗肿瘤效果,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许多常见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CIT,如化疗药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紫杉类,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等。在使用时也应当关注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CIT评估分级为:

1级:75-正常值下限×109/L;

2级:50-75×109/L;

3级:25-50×109/L;

4级:<25×109/L。

CIT概述

出血量、PLT计数是关键

根据CIT的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相应的处理也不相同。

对于有出血的CIT,应根据出血量和与CIT相关程度,考虑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对于无出血的CIT,根据PLT计数情况,选择相应的用药方案:

1级贫血应密切观察PLT计数及是否有出血倾向;

对于PLT<75×109/L,则应采用药物干预(具体诊疗方案选择如下表)。

表2 rhTPO与rhIL-11的临床应用特点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秦叔逵,马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07):638-648.

[2]陈欣,冯四洲.《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解读[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9(09):14-17.

[3]徐瑞华,石远凯,冯继锋,史艳侠,邢镨元,张俊,沈波.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1):51-58.

[4]马军,秦叔逵,候明,邵宗鸿.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03):260-266.

[5]NCCN造血生长因子临床实践指南2021.1版(中文)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