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不求小人之仁看张居正问路斩樵研究小人之道

章若体育 2023-03-15 07:29:33

天下唯有人心恶,事事尚须天养人。

——《水浒传》

多言道出了世间人心总有凶险之处,毕竟人人都在准备着自己,因此更多情况下与其期待他人良心发现不如期待老天爷垂青,毕竟,古代许多成功者都确实存在天命这一说法。

但纵观这些成大事的人,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特质,即杀伐果断、不妇人之仁,同时也警示着我们后世,做事不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大家还可以借鉴张居正问路斩樵的话,这样研究怎样与小人相处。

咱们先说说,这典故出在韩信身上,韩信在当年进军中,不慎率军迷路,便问一位过路樵夫,他热心地指点韩信,谁知韩信得了回答非但不重赏这个樵夫,反而下令砍头。

有下属疑惑地问他:“将军,这个樵夫一看是老实巴交的,我们为什么要刁难他?”

谁料韩信冷笑道:“要知道为将者最忌什么呢,心都软了,现在我虽拥有几万军队,但一旦行踪暴露,敌人设下了天罗地网在等待我们,现在几万军队他日将化为白骨一堆。”

韩信讲解之后,底下的将军们都很信服,所以就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还是杀了这个樵夫,这个樵夫也许也想不到,好心帮别人指路,结果却是身首异处。

但从韩信的立场上看,确实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但又实在赌不过,退而求其次一万步,如果韩信不杀那个樵夫的话,其下落就会一泄,恐怕真像他说的那样,几万人的军队马上就成了枯骨。他不只对自己的败亡负责,也对军队的败亡负责。

于是他就只有这么干了,那便是问路斩桥了,意思是形容心狠手辣的人,在此再说一句,韩信这种极端冷血的性格,也足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大将军。

尽管他出身卑微,未受过系统军事教育,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成为一代战神和刘邦手下的第一大将,就连刘邦也把他封为异姓王。

只是遗憾自己对于这些还是不甘人后,后期连居功自傲,最终惨死吕雉之手,刘邦也拍案叫绝,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天道好轮回。

不过抛开韩信的傲慢与自豪不谈,其“问路斩樵来”确实在一些方面很好用,比如张居正就曾以此来对付小人。

张居正乃明代名臣、内阁首辅、堪称当时第一文臣,其生平局及简历可想而知是多么光辉灿烂,同时自己又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物。

但和人们想象的不大一样的是,他没有文人那种迂腐的性格,而是沉浸于官场数年之久,已使他成为一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从某件事情可以看出,言外之意是明朝国库在那个时代是空的,但胡椒、苏木多用不尽,所以张居正想了个法子,以名贵胡椒、苏木取代俸禄,分发给官员,无论如何,他们一个两个也是不错的主儿,这样也可以为国库省下不少银子。

可是,他没有想到,在那个年代,许多商人争着抢购官员手中的苏木、胡椒,所开的价钱大大超过了市场价格,这种买卖只是假的,趁机拍马屁倒成了真的。

这些商人有苦难言,只有咬牙答应,如此这般,张居正不仅对那些官吏有所告诫,而且还使国库充实了大笔白银,这说明内阁首辅绝非浪得虚名。

但再加上张居正与小人打交道很有一套,言外之意就是张居正有个政敌叫王希烈,也许有人要问了,难道连张居正这类首辅大人都有政敌么,回答自然。

毕竟,一个没了政敌的臣子是皇帝不愿见到的,张居正的政敌极有可能就是自己想见到的人,只是这政敌更多时候过分了。

有一回,当张居正主动清查朝中账本,王希烈深感恐惧,遂命部下童立本弹劾张居正。

童立本双方谁也冒犯不起,任意冒犯哪方的结局也许就是灭族的结局,所以只能找到跟着绳子自缢而死。

王希烈暗暗痛恨童立本的懦弱,只会先发制人地把童立本之死归咎于张居正,甚至屡次弹劾他,皇帝虽相信张居正,但时间一长难免内心也会嘀咕。

张居正虽然表面上没有多说,但行动却相当频繁,就在王希烈安排朝臣拜祭童立本的时候,突然间突然爆发了火灾。

好不凑巧,人家没伤,就王希烈一个人,乱糟糟地被人踩死了,人也不傻,这个人的手自然看得清清楚楚,无不暗自叹息,这个张居正从来没有驳倒过王希烈,却不料,一用就成必杀技,这让王希烈连话都没说。

但他们并不知道,此事其实并非张居正所想,只是张居正盟友太监冯保自出其力,但张居正得知后并没有发怒,更未给自己开脱任何罪名。

相反的,顺水推舟地让事情这样发展,无论如何,人们都觉得他是个无情的人,像韩信一样问路斩桥,总比觉得他软柿子、随便揉一揉要好。

有了他的默许,从此朝中人人自危了,再无人敢公然和张居正对着干了,也无人敢为他偷偷使绊了脚,毕竟那是一个“冷酷”的人。

这可能是成大事者无拘无束的表现,如果一方面犹豫不决,另一方面又动之以情动之以理,那么这种人肯定不可能成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唯有对下人冷酷无情才能获得最终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