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找借口成为一种习惯,落实工作就会出现灾难。
大家好,我是施语。
之前,在部队的时候,听过一位老领导在干部管理大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在开会期间睡觉,让我发现,你就是睡没了态度,睡没了能力,睡没了形象,睡没了前途。”
现在想一想,做事总喜欢找借口,跟睡觉所带来的伤害,近乎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为工作法》里面有这样一个观点:借口只会摧毁你。
做为一名工作落实者,任务完成者,事情执行者,一味地用借口当成“做不来”、“做不好”的挡箭牌,或许可以缓解一时的危机,但长此以往,则失去的是一世的转机。
实际工作中,不少员工对于上级交办难度稍微大一些的任务,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加以完成,而是将想法径直地转向“这件事太难了”“这样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难道就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人选吗?”
久而久之,做事找借口已经成为其个人从事工作的习惯性动作。当然,领导对于这样的员工,弃之不用也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对此,有的人会说,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也不想找借口,但客观情况,就在那摆着,想完成就是压根完成不了,咋整?
对此,《华为工作法》分别对领导与部属分别提出了要求。
对于领导而言,要慎重做决定。对于任何工作任务必须经过科学分析下达,而一旦任务下达,那就必须力排众议,坚决贯彻到底,不允许杂音,再有其他变相操作。
1995年,任正非先是要求用三年的时间将重新组建的莫贝克公司变成国内电源行业第一,而后不出两个月提出了做“亚洲第一”的说法。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任务不可能完成,但任正非根本不听下属们提出的各种理由和借口,同时,倾尽全力来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员工们只管去执行。最终,当初任总所提出的任务和目标一个个均被实现。
对于部属而言,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要相信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可行性,任何一件事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并不意味着它很难或者无法解决,而是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需要在不断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接近要达成的目标,直到完成实现。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励志书籍,书中讲述的是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交战期间,美军中尉安德鲁·罗文奉命前往古巴丛林,将美国领导的亲笔书信交给反抗西班牙政府的斗士加西亚。
然而,完成该项任务并没有那么简单:加西亚是谁,不知道;加西亚具体在哪儿,不清楚;罗文该往哪个方向去寻找,谁又是接头人,同样一无所知。可以说,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可是,当时的处境,根本容不得罗文多想,而且必须立即着手行动,最后,罗文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类困难,顺利将信件交到了加西亚手中。
有时候,甚至于领导的想法有些奇特与夸张。做为部属依然有“发挥”的空间,当然,倘若完成得当,这成为个人快速提升的空间。
彭蕾曾说:“无论领导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想当初,彭蕾所在公司领导曾提出“独孤九剑”、“六脉神剑”等各种神奇提法,尽管有些扑朔迷离,但彭蕾还是一条条琢磨着变具体、落地实现。
比如, “六脉神剑”中说要“团队合作”,彭蕾就规定为:有意见开会说,开完会埋头干,免得当面没意见,背后牢骚多等等。
因而,要看到,工作落实中的困难,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些就是需要部属去克服的。领导也有自己的上级,同样也需要完成相应难度的工作,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一支团队才能在工作执行上快速跃升。
对于个人而言,难度越大,越能体现出你的能力与价值所在,而零难度的工作,可以说是为小学生准备的,是不能构成行业之间的竞争壁垒的。
对于企业而言,也正是这些完成起来难度偏高的工作,拉开了同行之间的竞争差距。
刘强东曾对下属说过: “我请你来,不是证明我的决策是错误的,我请你来是把我的决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想到与得到之间,还差一个做到。在工作面前,尤其是那种难度有,但成长也有限的工作。做为部属,就是不要去质疑领导,不要将矛头指向领导,而是调转身子,想着法子去尝试,去分解,去完善,直至达成搞定事情,领导满意。
一流的员工找出口,末流的员工找借口,不要做末流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