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挤出来的时间,虽值得珍惜却很痛苦。
大家好,我是施语。
鲁迅曾讲过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如果真的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如同正常工作过后的加班一样,尽管有时也是出于自愿,但偶尔几次可以,倘若长期如此,会过度消耗个人能量,变得疲惫不堪。
《华为工作法》书中提到这样的一个观点:2个小时可以干完的活儿,为什么要加班加点拖到14个小时?
或许这也正是紧张工作之余,再做起其他事情来,反而变得拖延起来的原因。其实这不是懒,而是你正处于低能量的状态。
毕竟,一个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既做好这样,又完成那样,仅凭一味地挤占时间这种突击式的做法,长此以往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避免出现这样的后果,正确打开姿势,需要提前作出合理安排:
首先,清晰每个时间段,自己适合做什么。
时间是公平的,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24小时,但最终产生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
因为,不同的人利用相同的时间,会产生不一样的工作进度。
比如,同样一篇2000字文章,有的人不到1小时完成,而有的人写了两小时,却仅仅写出了个开头。
除却个人的写作功底不同之外,与个人在哪个时间段完成该项工作,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般而言,清晨起床后,头脑清醒,外界干扰因素少,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内容输出就很有效率,倘若下班过后,或者临睡觉之前,再想完成这样特别消耗脑力的工作,则会变得特别吃力。
当然,这不是完全绝对,而是因人而异,不同人具有不同的工作时段。不过,大的原则还是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时,完成难度较高,较复杂的工作,效果肯定要好一些。
接下来,就是一个时间段,只完成一项工作内容。
这样会更好地集中精力,做好当下的工作。
倘若,在该时间段内完成两项,乃至更多项的工作内容,潜意识里就会有一种赶时间的紧迫感,落实在具体工作上,就会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回头一看,两项工作都没有完成好。
举个例子,假如,工作日中的两个小时,在这两小时之内,你既想完成工作总结,又想将工作总结做成PPT。
那么,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工作总结写得浮皮潦草,而PPT制作也因总结写得不够精心,出现缺东少西的情况。
恰当的做法,则是先估算一下两个小时,完成一份工作总结,能否在心平气和,保持专注的情况下完成。
倘若不能,则需增加相应的完成时间,直到80%以上完成的内容达到个人满意,再进行接下来的PPT制作。
尽管时间很宝贵,但也不要一味地去挤,去抢,去占,出现左右开弓,一线平推的情况。
要知道,时间上的最大浪费,不是做一件,成一件,而是做一件,败一件,窝工一件,甚至返工一件。
因挤占时间带来的挫败感,远不如充分利用时间带来的获得感,哪怕占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概括而言,就是完成一项工作,要保证在时间相对宽裕的情况下去完成,获得感,真的很重要!
再者,就是设置阶段性完成标识。
手头的工作已经完成,要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
这个动作,可大可小,小至可以站起来休息5分钟,可以喝一杯水,也可以听一会儿歌曲等等。大到看一部小品,欣赏一部电影,出去跑一会儿步等等。
总而言之,完成的标识,要切合实际,且以奖励性内容为主。
如此利用时间,若感觉舒适自在,那么,请持续重复上述步骤。否则,作出相应调整,直至感到舒适自在地利用好当下时间,然后,持续固化下来。
附:高效利用时间小提醒:1.提前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2.保持办公桌面整洁,与当下无关的资料、物品等,尽可能不要出现;
3.随手放一张纸,一支笔,工作期间遇有干扰当下工作的想法,及时记下,事后处理;
4.使用的工具,要能胜任完成工作内容的需求。如,进行PS图片处理,电脑性能要好,不卡顿,否则,既影响工作心情,又降低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