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一位花甲老人带着儿子走进了八路军的营地,他们背上还都背着两个大大的包裹,包袱内全部都是一些八路军急需的药剂,就在八路军支队长感谢他们的付出时,那名老者提出一个要求,“我想参加八路军”,面对这个要求,支队长无法做出决定,只能上报到纵队司令宋时轮处,经过宋时轮的批准,八路军中出现了一名老兵,这位老兵就是八路军中的老英雄蒋维平。
一、报国逢时图|蒋维平1938年2月,宋时轮率领的八路军路过房山县,当时已经60岁的蒋顺发得到消息后决定参加八路军,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里人后家人都表示支持,义子蒋志刚也想要和父亲一起投奔八路军,全家人还决定将家中所有药品和医疗器械全部无偿送给八路军,蒋顺发的妻女也表示母女二人能够在家自力更生,无需父兄记挂。
为了表达自己参军的宏伟志向,蒋顺发将名字改为蒋维平。
蒋大夫父子想要参军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房山县,邻里百姓都来送行。
经过一夜的跋涉,蒋维平父子终于来到了八路军的驻地,受到了驻地战士的热烈欢迎,但当支队长得知蒋维平已经六十高龄仍想参军时,就委婉地劝他回家,没想到蒋维平偏偏不听,就在支队长请示上级后,得到了宋时轮司令员的批准,蒋维平成为入伍年纪最大的八路军战士,并且批准他可以在部队里留着胡须。
蒋维平唯一舍不得的就是自己的胡须,在得到允准后激动地泪流满面。
入伍后,由于蒋维平年纪较大,所以组织就并没有将他派往前线,而是一直让他留在房山县抗日救国会医院中工作,在这里的蒋维平每日给战士们治病,过得也非常充实,但是他依旧想要上前线,面对蒋维平的一再申请,组织只好同意。
1938年10月,蒋维平被调往王震领导的359旅任军医,在前线担任军医,任务重大,为了照顾蒋维平的生活,旅里专门为他配了一匹军马。
蒋维平到达卫生队后,发现西药即将告罄,但是在敌人的封锁下,药品很难送到后方,为了不耽误给广大指战员医治伤兵,蒋维平决定用中医的方法为伤者治疗。
为了解决用药困难的问题,他带领卫生队的同志们上山下河,广采药材,回到队伍煮成药剂,分发给战士们。
由于过度劳累,蒋维平病倒了,但是疾病并不能阻碍他工作,在病床上依旧给慕名而来的军民看病。
有一次,王震请他给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看病,蒋维平凭借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因此深得李鼎铭的称赞。
图|蒋维平于是,蒋维平一直跟着王震的军队一路开拔,在359旅在南泥湾鏖战的时候,蒋维平决定改行,他要带领大家一起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在他的请求下,王震任命他为农场场长兼制药厂厂长。
当时农时已近,蒋维平带着一百多名年岁已高的战士们登上南泥湾黄土高原,在一片草木丛生、野狼出没的地方硬生生开出荒地400多亩,并及时种上了农作物,甚至还能及时将收获的农作物和药材运输的前线,保证全旅的使用。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挑起内战,年近七旬的蒋维平再次写下请愿书,准备上前线,并且写下挑战书,向解放军全军英模发出挑战“我虽已年老,但不甘落后,敢和青年们比一比。”
他的请愿书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医院的副院长,他上前线的目标终于达成。
二、耄耋不歇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蒋维平依然表示:只要领导有需要,他立刻前往朝鲜战场,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不久之后,他奉命任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副院长,主持志愿军收治工作,当时的朝鲜正值寒冬,许多志愿军战士因战伤与冻伤需要回国治疗,在二五一医院中,蒋维平空出大量病床接收伤员。
蒋维平平时有句口头禅:“什么嗜好都可以改,唯有工作不能丢。”
他深知自己为党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为了能够多给党做些工作,他平时非常注重锻炼身体,以至于日常工作从不用公务人员帮助料理。
蒋维平是医院的副院长,平时行政工作就已经让他忙得脚不沾地,但是他时时不忘自己是一个医生,不论是部队的病人,还是普通民众,他都是有求必应。
1955年,在部队实行薪金制后,蒋维平每个月的工资是150元,那时候这些钱足可以让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好,但是蒋维平却并没有将钱花在自己身上,他的衣服只要不是破破烂烂,他就稍微缝一缝接着穿,就连吃喝也从不奢侈,他将自己攒下来的钱大部分捐给家乡,剩下的就制成各种药品,送给那些没钱买药的贫苦百姓。
三、往昔岁月图|授衔仪式1960年,蒋维平已经82岁了,高龄的他身体也愈发不好,已经无法再在一线工作,于是,在组织的安排下,他正式退休。
赋闲在家的他最开心的日子就是有人找他看病,好像这时候的他才算是真正有灵魂的。
每天闲下来之后,他总是想着之前的事情,可能人年老就会如此?
他想起自己六十岁前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参加过李鸿章的洋务军营,后来又被袁世凯强行征兵,在他们的军营中,蒋维平就浪费了十多年的时光。
为了救国救民,他又自学医术,在家乡为贫穷人家进行义诊,开办红十字医院。
在接触到共产主义后,他又开始在李向阳的指导下进行革命,为被日军杀害的百余名村民收敛尸首,办好他们的身后事。
终于,在六十岁的时候遇到了八路军,参加革命,为那些在战场上受伤的战士治疗,让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1955年,蒋维平被授予少校军衔,在授衔的时候,一个问题难住了蒋维平和军队领导,按照规定,将士不允许留胡子,只有贺龙等元帅才被特批,而且他们的胡子都是在鼻子与嘴唇上部,不像蒋维平的老爷胡,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军队连连上报,最终上报到主席处,主席说:“原来是这位老人家啊!”
就这样,蒋维平成为军队中唯一一位被特批的留胡子的少校。
因此,在授衔仪式上,在众多年轻人中,只有一位七旬老人昂首挺胸地接受授衔。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对蒋维平印象深刻呢?
有一次,何长工病重,正是蒋维平为他医治的,正好,在蒋维平为他复诊的时候,毛主席来看望何长工,于是,何长工就向主席介绍说:“这位就是治好我的老英雄蒋维平,蒋老。”
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就听说过蒋维平的经历,就风趣地说:“您可是花果山一老猴啊!”
不仅如此,在1956年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毛主席与蒋维平亲切握手,主席还专门对蒋维平说:“您的年纪可不小了,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健康的活着!”
图|蒋维平往日的一幕幕如影片般在蒋维平的脑海中闪过,虽然晚年的自己很幸福,但是唯一不愿提及的就是自己的义子蒋志刚。
蒋志刚是蒋维平在一次抗日宣传时捡到的一位东北爱国青年,由于那个孩子已经无处可去,于是蒋维平就将他带回家里,并收他为义子,改名蒋志刚。
当蒋维平准备参军的时候,蒋志刚也提出了参军的想法,于是父子二人就一起前往八路军。
蒋维平被安排到后方医院,蒋志刚上了战场,就这样,在无情的战场上,父子二人失去了联系,哪怕在建国后,蒋维平也找不到义子的消息。
后来,在蒋维平的多方打听下,才知道原来蒋志刚早在1943年就被日寇枪毙了,原因竟然是因为蒋志刚受不了八路军的苦,转而投奔日军,但是蒋志刚属于“叛逃”人员,只能被编入伪军序列,后来在伪军的内部倾轧中被枪毙。
听到这个消息后,蒋维平十分伤心,以至于在日后的生活中,每每想起义子,他都难过不已,他不明白蒋志刚为什么会那么没有骨气,后悔自己没有将他教育好,可是一切都过去了。
1964年6月18日,86岁的蒋维平因抢救无效去世。
结语毛主席曾说蒋维平是“花果山上一老猴”,可是这只老猴还是熬不过岁月的摧残,蒋维平去世后,许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都纷纷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蒋维平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之所以能够获得众人的崇敬,不是因为他地位显赫,而是他以自己实在的行动实现了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