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导弹防御局与海军联合宣布,首次成功拦截了一枚模拟“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靶弹。美军称,此次试验通过C-17运输机发射模拟弹,并由驱逐舰发射“SM-6升级版”导弹完成拦截,全程展示了“先进的反导能力”。然而,这一“胜利”迅速引发争议——据匿名内部人士透露,美军使用的“SM-6 Block1AU”拦截弹尚未完成研发,最快2026年才能交付。换言之,这场拦截试验实为“纸上谈兵”,是一场基于模拟数据的“虚拟胜利”。
美军的“高调宣传”背后,暴露出多重战略意图,试图通过渲染拦截成功,削弱东风-26作为“航母杀手”的威慑力,同时安抚盟友对区域安全的担忧。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和反舰技术上的突破,令美军倍感压力。只能通过夸大技术成果,争取国会军费支持。
即便拦截系统成熟,面对东风-26高达18马赫的末端速度、机动变轨能力及可能的饱和攻击,现有反导体系仍难应对。美军专家曾推算,即使拦截率高达99.7%,漏网的3枚导弹仍可摧毁航母。
美军此次“虚拟拦截”事件,既是技术竞争的缩影,也是战略心理战的体现。真正的军事优势,终需依靠扎实的技术突破与实战验证。对中国而言,持续创新导弹突防技术、完善多层次打击体系,仍是应对威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