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多家媒体援引瑞士《欧亚时报》的深度分析称,若中美爆发高强度军事冲突,美军在亚太地区部署的弹药库存可能仅能维持7天。这一预测直指美国军事后勤体系的薄弱环节,而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和工业产能优势成为外界热议焦点。五角大楼内部报告也承认,美国弹药储备难以支撑与中国的长期消耗战,西太平洋战场的高强度对抗或将颠覆传统战争模式。
美军依赖的精确制导武器虽技术先进,但弹药消耗速度远超生产能力。以155毫米炮弹为例,美国当前月产能仅3.6万发,而俄乌战场高峰期单日消耗量便突破10万发。若中美在西太平洋爆发冲突,火力密度预计是乌克兰战场的20倍以上,美军库存可能在7天内耗尽。更严峻的是,美国98%的弹药关键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战时补给线极易被解放军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切断。
中国已构建覆盖第一岛链的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东风-21D/26反舰导弹可精准打击2000公里外目标,055型驱逐舰与歼-20形成海空封锁网,量子雷达技术则让美军隐身战机无所遁形。工业层面,中国粗钢年产量占全球54%,长三角地区单月导弹产能超过美军全年总量,战时动员潜力令对手望而生畏。
现代战争本质是综合国力的终极较量。美军虽在传统军事技术上仍有领先,但其去工业化导致的产能萎缩、全球分散的基地布局,反而成为致命软肋。解放军通过不对称作战体系的创新,正将“主场优势”转化为决胜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