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1901),别称李合肥,安徽合肥人,曾官至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等高位,一度权倾朝野,所以又被人称之为李中堂。他既是清末淮军的创始人,也是北洋水师的创建者。
李鸿章的一生,可谓是毁誉参半。一方面,他大力开展洋务运动,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等非常著名的企业,为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近代化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他又代表清政府,多次同俄、日、英、法等列强签订卖国条约,饱受后世诟病。
李鸿章曾是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门生,早年间曾国藩在湖南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时。李鸿章也是遥相呼应,在安徽老家创办淮军,一起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政府的江山稳固,立下汗马功劳。老师曾国藩逝世后,淮军在朝廷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了湘军,成为清政府倚仗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抵抗外侮的斗争中,淮军更是表现出色,涌现出了包括刘铭传、冯子材和丁汝昌在内的一众著名爱国将领。在此期间,李鸿章还大力开展洋务运动,并创建了清政府第一支近代海军力量北洋水师,以实现“中体西用”,富国强兵的个人理想与抱负。客观地说,这一时期的李鸿章,无疑是一个爱国者。
然而,我们看人不能只看某一个时期,而是要放在历史的长河里,你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对于李鸿章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尤其如此。
阿古柏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的浩罕国(今哈萨克斯坦)军官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在当地建立起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自称大汗。此时的大清王朝,正面临西方列强对其的瓜分狂潮,海陆形势非常严峻。在此背景下,重海轻陆的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竟然向朝廷主张放弃新疆这块不毛之地(实际上资源丰富,地下遍布宝藏),全力加强海防。对此,陕甘总督左宗棠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表示应塞防与海防并重,不可偏颇,得到慈禧太后肯定。这才有了后来左宗棠谋划十年,最终收复新彊的壮举。李鸿章在新疆问题上的短视,充分展示了这位封建士大夫的局限性。
一八九四年,日本入侵朝鲜,朝鲜国王向清政府求援。清军与日军同时抵达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在援军到达准备就绪后,日军向清军发起进攻,清军守将叶志超不战而逃,甲午战争正式爆发。1895年,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大东沟外,偷袭北洋水师的运兵船,仓促应战北洋水师遗憾落败,邓世昌等北洋将领英勇牺牲。
日本联合舰队
此后,李鸿章严禁北洋水师出海迎敌,保守地实行留港自保策略,最终导致了当时亚洲排名第一的北洋水师,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悲惨下场。此举的恶果之一,就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日本刺客子弹的恐吓下,不得不接受《马关条约》的苛刻条款,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岛给日本。据历史资料佐证,李鸿章曾多次在签订割地赔款条约时,接受沙俄、日本等国的贿赂。据查证,李鸿章死后,家产竟高达4000万两白银,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总而言之,真实的李鸿章,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前半生有功于国家,是国家的功臣。然而,到了晚年却因贪生怕死,追求个人私利导致晚节不保,成为造成国家与民族深重灾难的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