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叛徒随蒋叛逃台湾,1981年高调回国,故友一句话让她无地自容

云端任我行 2025-03-27 11:59:31

1981年,中纪委的副手王鹤寿心情沉重,拿起电话打给了他的干女儿。"小亮,晚上有空吗?和我一起去见个老朋友。"

陶斯亮心里直犯嘀咕,这个老朋友究竟是什么来头,居然能让中纪委的二把手亲自跑去看他?陶斯亮原以为即将见面的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没想到王鹤寿随口一句话,反而勾起了她对对方身份更大的兴趣。他不过是个看风向行事的墙头草而已。

没过多久,在王鹤寿的引荐下,陶斯亮见到了那个投敌者,她就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变节的女党员秦曼云。一开门,秦曼云就走了进来,她上身穿了件亮眼的丝绸衬衣,下面配了条绿色喇叭裤,脚上蹬着双尖头高跟鞋。

要不是王鹤寿之前跟陶斯亮说过她的真实情况,陶斯亮还真以为今天见的是一位阔太太。秦曼云又一次碰到了王鹤寿,她显得很热络,向他打听起以前在东方大学那帮老同学现在都在哪儿,过得怎么样。我原以为提起往事能拉近她和王鹤寿的距离,可没想到王鹤寿根本不吃这套,说话的语气就像在应付记者采访一样生分。

看到打感情牌没奏效,秦曼云立刻改变策略,转而向王鹤寿大倒苦水,希望能博得他的同情和原谅。“鹤寿,我那时候真的不是存心要那么做,实在是没办法,被人逼得走投无路!”秦曼云,以前也叫秦影云,上世纪刚开始那会儿,她降生在山东的一个有名望的老家族里。尽管家族日渐衰败,秦曼云还是受到了优质的教育。

在济南女子中学读书的时候,秦曼云认识了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同学。作为一名女性,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秦曼云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事业,成为共产党员,并参与了"反帝国主义大同盟"等革命组织。她不仅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还特别鼓励女性追求自立和接受教育,同时坚定地支持女性参与革命活动。

之后,她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担任了省立女子中学的团支部书记职务。五四运动期间,她主动组织女学生参与各种反对帝国主义的活动,还投身于济南全市范围内的大规模反帝行动。当年秦曼云的事业蒸蒸日上,革命道路一片光明,但不幸的是,军阀对爱国革命者的残酷打压,给她的前进道路设置了重重障碍。

迫于形势,秦曼云不得不隐藏身份,开始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秦曼云因为记性特别好,做情报工作得心应手。早在1925年,党组织就安排她去苏联莫斯科的"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秦曼云在这个地方结识了王鹤寿,也遇到了她后来的第一任丈夫关向应。

关向应作为中国早期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与当时党内赫赫有名的女革命家秦曼云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姻堪称珠联璧合,是那个时代的一段佳话。遗憾的是,关向应在上海被捕,虽然后来获救,但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夫妻俩因此开始了分隔两地的生活。

如今远距离恋爱已经很不容易,何况在通讯不便的过去。没过多久,秦曼云就以关向应工作太忙为借口,提出了分手。谁也没料到,这场离婚成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两人分道扬镳,一个踏上光明前程,一个坠入无尽深渊。

与丈夫分开后,秦曼云的事业一度达到高峰。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她不仅被选为代表出席会议,还负责了大会秘书处的文书整理工作。此后,国民党加紧对我党的迫害,于1934年6月逮捕了秦曼云等人。

秦曼云被捕后立刻选择了背叛,获释后她悄无声息地断绝了与党组织的所有联系。随后,国民党在上海对我党展开了大规模镇压行动,秦曼云等一批上海共产党骨干分子不幸被捕。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家伙居然开了个坏头,成了我们党组织里“一抓就投降”的首例!

秦曼云在当时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她和手下人的倒戈让中央在上海遭受了严重打击,整个组织系统几乎崩溃,中央与苏联方面的联系也因此中断。和秦曼云一起被抓的,还有她的新对象盛忠亮,他刚当上中共中央局书记没多久。

盛忠亮同样是我党的重要成员,曾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担任秘书等职务。由于工作关系,他一度被北洋政府下令抓捕,被迫流亡海外。1932年,盛忠亮从国外回来,不久就遇到了刚结束婚姻的秦曼云。他第一眼就被她吸引,随即开始了猛烈的追求。

他们俩一见钟情,感情升温飞快,很快就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刚进监狱的盛忠亮,立刻表现出对党的无比坚定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位先生偏偏是个“为红颜舍天下”的主,国民党特务一听说这事儿,就琢磨着让秦曼云去说服盛忠亮归顺。不出所料,在秦曼云的游说下,盛忠亮最终选择背叛,投靠了国民党。

盛忠亮投敌后,加入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社会调查部门,成为了一名特务;秦曼云在劝说自己的伴侣同意后,站上法庭,对黄文杰等人进行了指证。黄文杰他们几个,是上海党组织仅存的希望火种。与秦曼云那些一被抓就投降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立场坚定,宁死不屈,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气节和品格。

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我们党组织内部"被抓就投降"的恶性链条被彻底斩断,之后也成功整治了党内的不良作风。以前,秦曼云总爱提起那些老相识,夸他们“活着要当英雄,死了也要做鬼雄”。她以为靠这些人就能跟王鹤寿套近乎,简直是异想天开。

秦曼云那套软硬兼施的把戏玩得确实漂亮,可王鹤寿可是从刀光剑影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老江湖,这点伎俩在他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向应到底经历了什么?”眼看自己的方法不起作用,秦曼云使出了杀手锏——曾经的恋人,也是他们共同的朋友关向应。

王鹤寿对秦曼云的态度依然很客气,保持着礼貌,就像平时回答记者提问时那样。秦曼云感到有些尴尬,最终还是说出了想见王鹤寿的真正原因。没错,这次见面其实是秦曼云主动提出的,中央考虑到她的请求才安排了这次会面,王鹤寿本人并没有主动要求。

这次见面,秦曼云准备拿王鹤寿当突破口,打着“为国家统一做贡献,为共产党服务”的旗号,打算把在美国经营的事业带回国内“赚钱”。秦曼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费尽心思跟王鹤寿套近乎,还搬出关向应来帮忙说好话。可她的背叛确凿无疑,每次想到这些人,鹤寿的决心就更加坚定。

最终,她碍于面子,假装关心地对王鹤寿说:“这些年,你过得挺不容易吧?”王鹤寿却稳如泰山,手中折扇轻轻摆动,淡定地笑着说:这是咱们党内部的事务,我们自己能处理,您就不用操心了。

短短一句话,彻底打破了秦曼云的幻想,此刻她终于明白,自己这次试图拉近关系的努力彻底失败了。她甚至因为这句话感到心虚,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秦曼云以前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可谁能想到她后来会变成这副模样?秦曼云和盛忠亮投敌叛变的事实已经无可否认。正是因为他们的背叛,才导致了2月19日那场惨重的损失。如果没有他们的出卖,情况绝不会恶化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假如2月19日没有发生那场大破坏,中央局、组织部、宣传部和印刷厂这些重要部门就不会同时遭受重创,上海的党组织系统也不会几乎被彻底摧毁。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秦曼云回到国内旅游参观,就在那个时期,一些过去投敌的人也都陆续回到了祖国。到了2001年,秦曼云离开了人世。参考材料:《同舟共进》2010年第4期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与两个叛徒之间的故事。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