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国民党政府挽留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安娜用周总理的话应答

云端任我行 2025-03-29 11:41:54

1948年,郭沫若的日本籍妻子郭安娜克服重重困难,带着孩子们坐上了前往台的轮船。根据预先的安排,郭安娜带着孩子们要先经过台湾和香港,最后到达大陆。这个计划郭安娜已经思考了很久,也期待了很久。在台湾逗留期间,国民党政府多次劝说郭安娜留下,但她心意已决。面对他们的挽留,郭安娜以周总理的一句话作为回应。

1987年,有位记者得知郭沫若的日本夫人郭安娜住在大连,便想去采访她。但他心里有点打鼓,因为听说老太太不久前刚回绝了一家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请求。这位记者带着紧张的情绪,沿着“高尔基路”一路寻找,终于抵达了要采访的人家。记者敲了敲门,开门的正是郭安娜的儿媳妇。她领着记者走进一间既当书房又当客厅的小屋,屋子不大,布置得很简单。儿媳妇走进里屋,和郭安娜轻声交谈了好一会儿。随后,记者被带到另一间小客厅,终于见到了郭安娜本人。坐下后,郭安娜微笑着先开了口:“我已经九十三岁了。”听到这句话,记者才认真地打量起面前的这位长者。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他的眼睛并没有变得暗淡无神,反而透着一丝光亮。虽然脸颊消瘦,稍微有些凹陷,但脸上的皮肤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松垮无力。虽然不算特别紧致,但每当他做出不同表情时,整张脸都显得格外鲜活生动。郭安娜接着说道:“我已经九十三岁了,活得像个小娃娃。我现在吃得很少,一个月就三斤粮食,用的锅也特别小,就像小孩子过家家用的那种。”聊着聊着,郭安娜的思绪不知不觉飘回了过去……安娜的老家在日本千叶县的市川市,就在大海的另一边。她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大家族,祖上几代都是练武的武士出身。早在安娜出生前,她家就有亲戚远渡重洋到过中国,还带回了许多中文书籍。这成了安娜自幼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娜向记者表示: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对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心驰神往,同时也被北京那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群和遍布祖国大地的壮丽山川深深吸引。她深深着迷于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内心充满了探索和研究的渴望。1941年年初,郭沫若带着"为国家效力、帮助百姓"的理想去了日本学习。他一开始学的是医学,后来读了泰戈尔、歌德这些大作家的书,就下定决心要走上文学这条路。在这段时间里,安娜慢慢被这位才华横溢、充满抱负的中国青年所吸引。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最频繁的时候一周要写四五封信。每一封信里,郭沫若都倾注了真挚的感情。《新月与白云》这本书里提到:月亮!你就像一把闪着金光的弯刀。你把这海边的松树给砍倒了,哎,你这一下可把我给整懵了!白云!你是不是能让人解渴的冰块?我怎么才能把你咽下去,谁来安抚我这颗躁动不安的心?安娜深深被郭沫若激情四溢的诗歌所吸引。之后,郭沫若创作了大量著名诗篇,安娜都能整首整首地背下来。

安娜的恋情,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安娜提到,她的家族有着长寿的传统。她的父母都活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1987年时,安娜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住在日本。她的两个弟弟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刚刚从他们任教的大学退休。而她的妹妹虽然已经八十四岁了,但身体依然健壮,经常自己出门去买菜。安娜告诉记者:“我爸以前在日本军队做建筑工程师。”她说,她父亲心地特别善良,后来因为不想参与侵华战争,就转行做了基督教牧师。安娜回忆道,她父亲得知她和郭沫若的关系后,气得暴跳如雷。一向对她轻声细语的父亲,竟然冲她怒吼:"你给我马上离开这个家!"不光我爹不同意,整个家族都强烈反对。那时候,跟一个有革命民主思想,还带点社会主义倾向的中国人结婚,日本社会根本接受不了。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和家人的劝阻,安娜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毫不退缩。最终,家人停止了对郭沫若留学的经济支持。然而,安娜和郭沫若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哪能轻易割舍。

安娜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小姐的闺房,选择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和佣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赚钱,以此支持郭沫若。安娜一点儿都不后悔,也不害怕,反而昂首挺胸。她的这种行为让全家人火冒三丈。结果,她被家族除名了。那天,安娜穿着灰色和服,满脸泪水地跑出家门。后来,她通过省吃俭用,以及给有钱人洗衣服赚点小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安娜对这件和服情有独钟,始终不愿丢弃。她93岁接受采访时,身上正穿着这件已经褪色、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还有细心修补痕迹的和服。她告诉记者:"这件衣服可是我二十多岁时候穿的!"安娜年轻时买的一件衣服,从20多岁一直穿到了90多岁。这是她和爱人相识、结婚时穿的那件,对她来说意义非凡。每到重要场合,安娜都会把这件衣服拿出来穿上。1917年12月12日,安娜顺利产下一个男孩。郭沫若得知后非常欣喜。他为儿子取名“和生”。在《樱花书简》中,他解释道:“这个名字既有‘和气带来吉祥'的意思,又因为孩子出生在日本,所以有双重含义。”

从那以后,安娜既要带娃,又要辛苦工作,还得照料丈夫。生活压力大、经济困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些让她脸上早早地爬满了皱纹,显得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深夜,等全家人都睡熟了,安娜轻手轻脚地下了床。借着微弱的灯光,她开始搓洗白天从邻居家拿来的脏衣服。正洗得起劲,突然传来孩子的啼哭声,安娜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过去哄孩子。安娜刚哄完孩子入睡,正打算去洗衣服,突然感觉有人拽住了她的手。她回头一瞧,原来是郭沫若的手正紧紧抓着她。"别忙活了,抬头看看,连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在提醒你该休息了!"夜空中的星辰与明月轻声告诉我,当你冠上郭姓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了中华儿女的一员。1921年夏天,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安娜帮助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创办了"创造社",他们主张用浪漫主义的方式来创作文学作品。那段时间,安娜仿佛焕发了青春,整天蹦蹦跳跳,哼着小曲,时不时搂着孩子亲个不停。在日本完成学业两年后,郭沫若回到祖国,妻子郭安娜携子女随他一同返程。到了1926年,郭沫若开始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的院长一职。1926年7月,郭沫若放下手中的笔,加入了北伐军的队伍,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的副职。没过多久,他发表了一篇揭露蒋介石的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篇文章让他名声大噪,但也彻底激怒了蒋介石,给自己招来了生命危险。

眼下,郭安娜正领着四个孩子在武汉的街头漂泊。尽管无家可归,时常饿肚子,她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希望的光芒。安娜听到北伐失利的消息,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对孩子们说道:“咱们得赶紧去找你们的爸爸,他现在最需要咱们在身边。”1928年2月,安娜和郭沫若一起去了日本,因为国民党在追捕郭沫若。他们在日本住了十年,这段时间里,郭沫若专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发现。安娜则负责家里的一切事务,让郭沫若可以专心工作,不用为家务分心。“卢沟桥事变”的消息迅速传到日本,安娜注意到郭沫若情绪异常烦躁,连吃饭时都心神不定。安娜见状十分心疼,主动提议:“我陪你一起回中国,咱们共同投身抗日救亡。”残酷的现实让安娜明白,这根本行不通。日本宪兵和警察早已在她家周围布下天罗地网,她和郭沫若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严密监视,所有行动都会留下记录。安娜坚定信念,无论如何都要确保郭沫若平安回到祖国。那天郭沫若外出后,许久未归。几个警察上门询问安娜:“你丈夫去了哪里?”安娜语气平和地表示:可能去伊东泡温泉了。警方迅速前往伊东,展开全面排查。然而,他们并不知道,郭沫若早已搭乘返回中国的轮船离开。几天后,一封电报传来消息,郭沫若已经抵达上海。

日本人发现郭沫若回国后,立马火冒三丈地跑去找安娜。他们指责安娜耍了他们,说安娜帮了一个中国人脱身。紧接着,安娜就被关进了牢房。监狱里的条件糟糕透顶。空气闷热难耐,连一丝风都吹不进来,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更惨的是,他们连水都不给喝。安娜虚弱地敲打着牢房的门,只想讨口水喝。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想喝水?除非你把国籍换成日本人。”安娜紧闭双眼,紧抿双唇,一言不发。就在这个时候,各大新闻媒体同时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消息:“郭沫若的夫人加入了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砸向了郭沫若和整个中国抗日阵营!担心安娜在牢里会饿死,狱警特意给她送来了变质的食物。这些人想看她笑话,但安娜为了活命,毫不犹豫地吃下了那些已经发绿的食物。随后,安娜遭受了酷刑。那些人疯狂地咆哮着,反复逼问:“你到底愿不愿意加入日本国籍?快说!”安娜挨了那么多回打,可每次就只会说一个字:“不行!”安娜心里明明白白,只要她改变主意,重新加入日本国籍,按照日本法律,她的几个孩子就得去当兵,甚至可能被派去攻打中国,与自己的父亲为敌。一想到这些,安娜就忍不住浑身发颤。安娜被关了一个多月,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然而,她从不轻易流泪,更不会轻易屈膝。

安娜的坚韧让人心生敬畏,就连恶魔也对她刮目相看。他们无法从安娜身上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只能放她离开。郭沫若离开后,安娜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在抗战时期,作为郭沫若的妻子,安娜留在日本生活,她所面临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那天,安娜在街上碰巧遇到了妹妹。看到妹妹脸色不对劲,她立刻关心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妹妹抽泣着告诉安娜,因为姐夫的原因,她在学校获得的奖状被收回了,连书包也被丢掉了。安娜听到后,立刻紧紧抱住妹妹。那一瞬间,姐妹俩紧紧相拥,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1987年,在郭安娜的引导下,一位记者走进了一间摆满书刊报纸的屋子。房间布置是典型的日式风格,桌上的精工手表和茶几等物件,都透着日本匠人的手艺。一进屋子,最先吸引人目光的就是书柜正中间,那里端端正正地立着一尊周总理的雕像。安娜对记者说,她年轻时就和周总理关系很好,两人是好朋友。那时候在广州,周总理还没结婚,经常去安娜家串门,正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安娜对周总理常说的那句"学习宗悫的远大志向"一直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安娜对记者说,她再次见到周总理,得等到1948年。那一年,安娜领着孩子们启程前往中国。这次旅程会途经中国台湾地区。她在那儿短暂停留期间,几位有地位的人士突然造访了她的临时住处。安娜被领进了里面的房间,那人压低声音说:“我们有个赚钱的事想跟你商量。”安娜一脸疑惑地回应:“可我没什么生意要做!”那人扫视了一圈屋子,开口道:"你这日子过得挺紧巴的,不过你身上可藏着宝贝。要是你肯出手,我们开出的价码绝对让你后半辈子衣食无忧!"安娜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对方到底在说什么。那人看她一脸茫然,干脆把话挑明了:“其实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日本期间创作的一些未公开的作品,还有他所有的原稿。你报个价吧,我们愿意出高价买下。”安娜火冒三丈,抄起手边的木棍,把屋里的人全赶跑了。安娜在游轮上晕船得厉害,吐了好几次,难受得不行。可奇怪的是,她始终紧紧护着郭沫若的手稿,一点都没弄脏,保存得特别完整。在台湾,国民党政府拼命劝阻她,希望她不要前往大陆。面对这些挽留,安娜引用周总理的话回应道:“我要追随宗悫的远大志向!”

那天,安娜悄悄订了机票,经过一番折腾,总算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目的地。周总理听说后,马上见了她,还特意安排她住在大连,一个景色宜人的海边城市。安娜对周总理的关心非常感激。她表示这次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想把自己珍藏多年、视若珍宝的郭沫若在日本时期的作品和手稿全部捐献给国家。作出这个决定,对安娜来说并不容易。回到家,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放声大哭起来,那种感觉就像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一样。安娜搬到中国后,日子过得挺安稳。她和儿子、儿媳妇住一块儿,大小事儿都自己动手。安娜表示:“我的日子跟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自己生火、做饭,样样都来。”1994年8月15日,郭安娜因病去世,她活了整整101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