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的大华严寺为背景虚构创作。
正午阳光穿过藏经阁破窗,洒在焦黑的《华严经》封皮上。
赵画师刚蘸金粉要补字,经书突然自动翻开,烧毁的页码竟渗出墨汁重描笔画。门外扫地的老僧说这是保大二年火劫时,僧人用血汗护经留下的执念。
修缮钟楼的工匠午饭回来,发现工具箱里的墨斗线缠成了卍字纹。
青砖地上有串水渍脚印,从经阁直通烧塌的西配殿遗址。昨日刚糊好的窗纸映出人影晃动,推门却只有麻雀惊飞。
未时三刻,赵画师在描金时打翻朱砂。
红雾弥漫间听见木鱼声,抬头见烧焦的房梁上坐着个透明老僧,正用虚幻的笔锋修补壁画残缺。阳光穿透他半透明的袈裟,照得金粉里的舍利子碎屑闪闪发亮。
后院古柏突然无风自摇,树影在地上拼出梵文。瓦匠老王弯腰细看,树影竟随他移动方向变化角度。
老住持转动佛珠:
"这是当年火起时,僧人们用湿袈裟扑火踩乱的步法。"
申时暴雨骤降,工匠们挤在阁楼避雨。闪电劈中残存的金刚杵铁头,墙面焦痕里浮出几十双合十的手印。
赵画师伸手去摸,手印突然散成金粉,顺着雨水流进地砖裂缝。
雨停后搬动佛像基座,青石板上显出水波纹。八人抬的佛像忽轻如纸片,底座自动对准了三百年前的旧痕。
挑水的沙弥指认,涟漪中心正是当年老方丈盘坐护经的位置。
次日修补藻井时,赵画师的画笔总被无形力道牵引。
金粉绘出的莲花芯里,渐渐显出个端坐的人形轮廓。午膳钟响时,阁楼传来经卷翻页声,上去却见昨日补的字全变成了契丹文。
老住持翻开火灾录,保大二年同日的批注正在纸上晕开新墨。
焦糊的"申时"二字突然蜕成金漆,窗外同时传来当年救火用的铜铃声。众人追出只见塔铃自晃,檐角铜马嘴里滴着清水。
未完成的壁画上,菩萨衣袂无风自动。赵画师后退时撞翻颜料桶,五彩汁液流向地缝,竟拼出当年救火僧的法号。阳光斜照时,这些名字在墙上投出持水桶的人影。
最后补绘佛祖眉间白毫时,赵画师手抖点歪。空中忽然飘来松烟墨香,烧毁的梁柱渗出透明树脂,裹着金粉自动修正了笔触。暮鼓响起时,整面壁画突然流泻出七彩光晕。
完工那日正午,所有工具自行摆成供养阵。老住持敲响铜磬的瞬间,藏经阁里飞出三百只墨蝶,绕着修复好的经书组成转轮图案。蝶翅金粉落在当年火头最旺处,烫出朵永不褪色的莲花。
如今游客抚摸新绘的壁画,会触到细密凸起的纹路——那正是当年焦痕重生的肌理。晴日午后常见经书投影自行翻页,将保大二年的劫火故事,映成满地流动的黄金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