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在节目中曾提及,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曼德海峡和亚丁湾海域扩大了对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船只的袭击范围,实质上将苏伊士运河这一全球最繁忙航线上的大门紧紧关上。如今,随着胡塞引发的风暴不断升级,美国终于选择采取行动。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防长奥斯汀在访问巴林时宣布将出面平息事态,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并组建联军保护航道安全,确保过境船只免受无人机和导弹的袭击。这个联军由美国、英国、巴林、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塞舌尔和西班牙等10个国家组成。
然而,有趣的是,美国单方面宣布了这个10国联军,而其他参与国却没有正面回应。胡塞武装对于美国组建的联军似乎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表示胡塞有能力对抗美国在红海组建的任何联盟。这引发了一系列疑问。这个联军是否真的会成立,还是只是奥斯汀的政治表态?其他参与国究竟是否会积极响应,还是保持沉默?在胡塞武装的威胁下,这个联军是否能够有效执行任务,而且是否有足够的本地支持,避免成为一个规模有限的联军?
奥斯汀的表态似乎更多是政治手段,旨在展示美国在中东并不孤立。然而,关键问题是中东其他大国对此并未作出明确反应。巴林可能由于政治原因受到捆绑,没有敢于对美国提出异议。由于缺乏本土支持,这个由10个国家构成的联军规模可能不会很大,补给也可能成为一个巨大问题。在欧洲普遍受到俄乌冲突的牵制的背景下,这个联军是否会成行,真的令人担忧。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关键点是,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行动范围扩大,实际上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尽管在前些天很多人难以接受这一观点。全球五大国际航运公司,包括丹麦的马士基集团、瑞士的地中海航运、法国的达飞海运、德国的赫伯罗特,先后宣布停航红海,转而绕道非洲。这导致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直线上升。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中远海控成为唯一在红海维持航线的航运巨头。这不仅在战略层面上产生影响,更直接体现在成本和时间上的对比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海运路程的延长,运输成本的上升,势必推动陆路运输的兴起。而陆路运输最大的影响在于削弱了海上霸权的影响,进而对美国的霸权体系构成打击。
这一切表明,即使在未经中国主动介入的情况下,中国也因其长期以来在中东保持的中立立场和独特的外交策略而受益良多。在这场由中东局势引发的风暴中,中国在没有实际行动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