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电池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吗?

IFIXIT 2020-06-18 19:18:19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消息:三星计划为新款入门智能手机带回可拆卸电池功能,型号为SM-A013F。

不禁感慨道,可拆卸电池好像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在那个还是功能机为主的时代,清一色的可拆卸电池设计,几乎所有人都会标配两块手机原装电池,和一个万能充。

手机没电以后,拆下塑料后盖,换上另一块满血的电池,继续开机继续玩,整个过程极其舒畅,好像换弹夹一样轻松。

首批智能手机刚兴起,也继承了功能机的可拆卸电池设计,当时手机还总是卡顿,也有很多人喜欢刷机,一旦遇到死机黑屏,拔下电池再装上这一操作,几乎能解决99%的毛病。

然而当时初代iPhone问世,用的却是内置电池,一时间也成了其它手机的嘲讽缺点。

就在我们以为可拆卸电池的安卓手机会蓬勃发展时,这一优势却并没有持续太久。

新的机身材料

2012年前后,市场上开始兴起玻璃或金属机身,也逐渐追求起机身的轻薄,此前流行的塑料始终有抹不去的廉价感,而金属与玻璃又无法用卡扣设计来开合,不可拆卸的后盖成了唯一选择。

即使是当时的“塑料专业户”三星,在被诟病许久以后,也不得不在S5以后放弃塑料后壳的设计。

回过头来大家终于意识到初代iPhone就使用内置电池的超前思维的正确性。

因为在那个注重手感设计的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的时代,初代iPhone就已经把厚度做到了12mm 。

节省空间

相比可拆卸电池带来的“蝇头小利”,一体化的机身能带来的好处显然更多,不可更换电池可以不用设计电池仓,后盖的一体,也可以进一步压缩空间。这样除了可以轻薄化,在机身尺寸不变的情况,电池的尺寸可以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迎合手机内部空间,做出各种形状改变,最大利用寸金寸土的内部空间,提升续航。

比如iPhone X上,苹果就创造性地使用了 L 型并联设计的双电池结构。

苹果曾经也做过一段视频,向我们解释不可拆卸电池的重要性。移除了可拆卸电池设计后的MacBook,电池容量增加了40%。

封闭性

其次是封闭性问题,一体化机身,带来了更好的封闭性,而这也是部分手机实现防尘防水的必要条件。这里的防水不光是专业级防水,也包括湿度较高的环境中,防止水汽进入机身内部空间。

安全

安全问题,也是促使不可拆卸电池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可拆卸电池就意味着有裸露的电池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触点会出现氧化现象。

另一方面,少了手机后盖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意拆卸更换电池,甚至是非官方电池,再搭配各种规格不同的电池充电器,极易带来安全隐患。而往往事故责任承担又是手机厂商来背锅,所以为了少吃亏,手机也都倾向于内置电池。

快充

大容量电池和快充的到来,除了让更换电池不再是刚需以外。高功率的充电方式,也让万能充失去了意义。

拿OPPO的65W快充技术来说,双电池双电芯的设计,除了让电池变得更复杂以外,充电管理过程中,共采用5颗定制芯片,包括VCU智能控制芯片、AC/DC控制电流与电压、MCU充电管理芯片、BMS电池管理芯片、定制协议握手芯片、从充电器到数据线再到手机内部,都有相应芯片实时控制电压,最终才能实现65W的高功率快充,而不伤害电池。

且不说万能充这种电池充电器能不能做到高功率,对于电压的控制,也是无法做到的。

虽然近两年,也有一些手机大搞“文艺复兴”,让可拆卸电池回归,比如联想A7、三星 Galaxy J6,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海外上市,主打的也是入门定位。

但可以预见的是,内置电池在未来依旧是主流,尤其是在无线化、无孔化愈发重要的今天,而且,即使电池寿命下降,在线下换电池也成了非常轻松的事。

0 阅读:194
评论列表

IFIXIT

简介:科技有态度,生活好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