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2024年结婚人数降至40年最低点,26省联合推动婚配
“结婚后,能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
此消息一经发布,网络上立刻掀起热议。
近来,山西将婚假增至30天,这一消息迅速成为热议焦点。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深入探究后发现,实际上全国多数地区都在以不同方式延长婚假。
近年来,结婚率持续下降,为了激发年轻一代的结婚意愿,政府接连推出多项措施,以各种方式“促进婚姻”。
这些措施能否扭转持续下滑的婚姻状况?
在2024年11月,民政部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婚姻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474.7万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同时也有196.7万对夫妻选择结束婚姻关系。
与2023年同期相比,结婚对数减少了94.3万对,这已经不是首次出现结婚人数的下降。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年轻人推迟了他们的婚礼日期,这导致了2023年结婚人数的增加。
回顾过去几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2020年的结婚人数达到了814.3万对,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降至763.6万对,到了2022年,结婚人数进一步减少至683.5万对。
连续三年,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预计到2024年,可能会达到历史最低点。
观察历史记录,自2000年起,结婚对数持续增加,尽管起初几年波动不定,却始终未低于800万对。
截至2013年,结婚的对数已经超过了1346.9万对,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然而,这种情况并未持续太久,自2013年起,结婚人数便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截至2018年,仅五年间,结婚对数已降至1000万以下,至2022年,仅有683.5万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与2013年的高峰期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半。
结婚人数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新生儿出生率的下降。
从2016年开始,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率持续下降,那一年的新生儿数量为1883万,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902万,仅8年时间,新生儿的数量就减少了一半。
面对持续减少的婚礼数量,政府开始采取行动,实施各种策略“鼓励结婚”,然而,对于那些处于适婚年龄的青年来说,他们确实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昂贵的彩礼。
近年来,昂贵的婚礼费用视频屡次登上热搜榜,众多网民纷纷吐槽:负担不起婚礼的费用,一场婚礼几乎耗尽了家庭的积蓄。
在2017年,百合网对新婚夫妇的婚礼预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沿海地区的广东、江苏,还是内陆的四川、陕西,婚礼的预算大多集中在4万至8万的范围内。
即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超过10%的婚礼预算低于4万元。
此刻的婚礼开销,依旧处于人们可接受的限度内。
然而,自2017年起,婚礼的预算便开始急剧上升。
根据婚礼纪发布的《2020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报告,2019年,新婚夫妇的婚礼开销平均为22.3万元,相比五年前增长了3.5倍。
五年时光飞逝,婚礼的预算已经飙升至天价,人们对于婚姻既充满向往又感到无奈。
婚姻固然美好,但鉴于彩礼费用高昂,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单身。
彩礼金额超出了大众的预料,而作为结婚生育主要群体的“90后”和“00后”,他们接受教育的年限更长,所面临的就业挑战也更为严峻。
他们倾向于不急于将时间投入到婚姻里,对他们而言,晚婚晚育是最恰当的选择。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调查结果,2020年我国的平均首次结婚年龄为28.67岁,相较于2010年的24.89岁,整体上延后了3.78岁。
不仅中国,东亚的其他国家如韩国和日本,结婚意愿同样呈现下降趋势。
在韩国,人们谈论着“三抛”一代,即那些选择不谈恋爱、不步入婚姻、不生育后代的人群。而在日本,社会正形成所谓的“超单身社会”。
此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适婚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
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各年龄层的统计结果显示,作为主要婚育群体的90后,其人数比80后减少了5637万。而当轮到00后步入适婚年龄时,他们的人数又比90后少了885万。
权威专家表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劳动力的不足、养老金的负担以及经济增长的挑战,都将变成严重的问题。
现在看来,婚姻已不再是单纯的两个人的事,它引发的一连串负面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连续推出多项政策,以激励年轻一代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2024年8月,《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结婚与离婚的登记程序中将不再需要户口簿,同时废除以往对登记地域限制的规定。
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人们的惊讶,如今步入婚姻殿堂的门槛似乎变得异常简单,仅凭一张身份证便能轻松完成。
废除户口簿的约束,更深入地阐释了婚姻自由的真谛。
过去,户口簿始终由父母持有,若未获得他们的许可,想要结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意味着许多有情人难以结为夫妻。
现在,婚姻道路上的最后障碍已被扫除,结婚确实可以即刻进行。
此外,随着11月份山西宣布婚假为30天的消息迅速传播,该话题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显而易见,为了促进年轻一代的婚姻,国家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催婚”策略。
不仅山西的婚假时长达到30天,深入探究后发现,全国范围内已有26个省份在不同层面上对婚假进行了延长。
与山西一样,甘肃也提供30天的婚假,这使得其他省份的年轻夫妇羡慕不已。
紧随其后的是河南、黑龙江和新疆,这些地区的婚假均超过了20天。河南与黑龙江的婚假连同婚前检查的时间,分别长达28天和25天,而新疆的婚假虽然略少,也有23天。
在大多数省份中,婚假通常介于10至20天。例如,吉林、重庆和福建均提供15天的婚假,而北京、上海和天津则规定了10天的婚假期限。
随着全国各地纷纷延长婚假时长,人口众多的山东省也毫不逊色。
2024年11月25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公众意见征集稿)》。
明确指出,将婚假扩展到15天,并且如果参与婚前健康检查,可以额外获得3天假期,总计达到18天的婚假。
尽管全国多数地区正在延长婚假,然而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和湖北这五个省份仍旧维持原状,婚假仍旧是3天。
本地网民纷纷呼吁相关部门,请求延长婚假期限。
延长婚假已成为广泛趋势,预计这几个省份很快也会跟进。
不仅政府推行多种“促婚”措施,众多著名公司亦倡导员工成婚无需聘礼。
在2024年11月,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发表声明:胖东来员工结婚时不得收取彩礼,宴请的酒席数量不得超过五桌,以避免奢侈浪费。
此外,胖东来公司内部早有默契,禁止员工参与随礼。
这些条例显然符合了众多年轻人的愿望。
尽管国家与企业均采取各自方法激励年轻一代步入婚姻殿堂,人口的增加却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即便存在一系列政策扶持,短期内也难以看到明显效果。
在“逼婚、逼育”的道路上,前方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