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课外班要求把课程加入购物车的日子,明天晚上交费。我一直没有把课程加入购物车,老师急了,问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数学老师。数学水平不见得有多高,但是,是一个耐心温和的好老师。课外班的作业就是哄孩子,带着孩子做题。这样家长省心,孩子也有可依赖。
跟老师说明不打算再续费,老师可能觉得我疯了!很担心地说,六年级了,可千万不能放松。我礼貌性地对老师表示了感谢,并说好一直做朋友。
现在的课外班不是教孩子学习的,只是带着孩子做题的。所以老师带着做的题都会,但数学真的不一定学会。家长们可能没注意过一个问题,所谓“老师”,其实也是分为多种的。有教育学生的老师,有负责具体性教学技术的老师。家长们担心的问题是,孩子年级越来越高,如果有不会的题怎么办?找谁问去?目前情况下,至少我肯定不是想着找学校老师问。
其实很简单。一道题如果经过思考还是不会,就不要再钻牛角尖了,直接看答案不就好了。经过思考再看答案,注意这不是照抄,答案会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看了答案都不明白,那可能就是学习在这个区块可能是有一些问题了,那还得从基础上补。
还说刚才那个问题,老师听说我不续费了,问我是不是找了一对一。我心想,没准儿是目前情况下,老师对于自己在教培机构的工作不放心,是不是自己想转一对一?我说学习的事儿应该交给孩子自己。估计老师没明白。当然我也不需要她明白。
也有的家长说,自己根本教不了。自己懂,教孩子,孩子不懂。其实你为什么要自己陷入到从事教学技术性工作的泥淖中呢?国家免费的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不好吗?小破站不好用吗?长期坚持大量阅读不是效果更好吗?
那么家长要做什么?家长要做的是先做好自己,然后去教育孩子。家长和孩子教学相长。这话一点也不虚。我和小宝也是一直这么走过来的。有人说,你给孩子看这个太难了,孩子看不懂。你给孩子讲这个,太难了,孩子看不懂。其实就是在现实生活里,我给小孩讲课的时候,小孩听得都很好,不但懂,还能跟我很好地沟通。反倒是大人,常跟我提一些愚蠢的问题,是那种读书太少却想得太多的问题。而大人又很固执,所以一般这种自以为是问题的问题,我都不回答。
孩子看鲁迅,你说太难了,不懂。孩子看《红楼梦》,你说太难了,不懂。不是他们不懂,是你们不懂,就以为也没办法让他们懂。其实是你们有你们的不懂,他们可以有他们的懂。从不懂到懂不是一个瞬间的升级突破。现在小孩都普遍比大人读书多,倒有可能小孩子懂,而大人不懂。而且有些东西,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阅读,都有自己的懂和不懂。
举个具体例子吧。小宝最近翻《世界地理》。第一章是《地球和地图》。针对这个内容,补充阅读了宇宙、陆地和海洋、土壤、天气、空气、石油等简单内容。回头再来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如果是课外班,会把课本上那一点点内容给你分成几个类型,做出几个模型或表格,画几个思维导图,然后遇到哪类题要先往哪个类型上靠……最后孩子彻底晕掉。孩子和学习之间应该是直接的,不应该是隔着高山大海的。
我之所以敢退了课外班:第一,之前的英语课外班退了,但是按这种学习方法,小宝的英语现在还是很好。好到小宝每天都不做老师留的手机做业,老师也绝不会说什么。我去学校的时候,小宝的英语老师会因为我是小宝的妈妈而跟我热情打招呼。第二,小宝在暑假自己预习了下学期要学的数学课,并做了不少题。预习也是成功的。第三,有一颗想学习、爱学习的心,这才是最主要的。这个学期小宝明显开始长心。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长出这颗学习的心。
小宝问我的问题我也经常有不会的。这种情况一般我都会回答她,“你自己去弄清楚,然后来告诉妈妈。”别说小孩,其实很多成年人都是习惯遇到问题就问人,从来没想过要自己去探索。可这个探索才叫学习,不是吗?
另外,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的人,就不要聒噪了。你是一点社会学的基础概念都没有吗?现在已经不是你小时候了。
沅汰,《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文化学者,历史作家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