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见63军军长傅崇碧过来看望,说:你还敢来,傅:我为什么不敢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3-21 13:15:10

1959年庐山会议后,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彭德怀无奈地离开中南海,举家搬进了位于北京西苑的吴家花园。

在赋闲京郊的那段日子里,彭德怀的精神是极度苦闷的,现实的残酷打击再加上亲人的远离,甚至于平日里的好友都不再登门,所有这些都让他倍感孤独,为了排除心中苦闷,他选择读书,希望可以在书籍之中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

这一天,正当彭德怀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本书阅读之时,门外响起了扣门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后来随着敲门声的愈加急促,他才终于站起身去开门。

门开了,一见到来人,彭德怀愣住了,心下一阵欢喜,可很快便又皱起眉头,冲着那人埋怨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敢来?”

站在门外的傅崇碧笑了,他满不在乎地回答道:“我为什么不敢?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来看望你,别忘了,咱们可是生死之交啊!”

傅崇碧的话让彭德怀心头一热,他激动地握住了对方的手,两个人彼此凝望着,共同回忆起了曾经的峥嵘岁月……

生死之交

时光跳转到1951年,那个时候,在朝鲜阵地上,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之中,敌人乘着我军主力向北转移之机开始大举反扑,由装甲兵、炮兵组成的“特遣队”长驱追袭,直逼涟川、铁原地区。

要知道,这两个地方不仅是我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更是遏制对手进攻态势的战略要地,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将会对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得知这一军情之后,也是眉头一紧,随即便发出命令:不顾一切代价,坚决阻止敌人的进攻!

那么,由谁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呢?彭德怀左思右想之下,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人的名字,那便是第63军军长——傅崇碧。

作为四川省通江县人,傅崇碧很早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由于他在军队中表现优秀、屡创佳绩,很快便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了一位所向披靡的将军。

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傅崇碧更加严格律己、努力奋进,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反“围剿”作战中,还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每一场战役中,他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誓言,那便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虑到傅崇碧在军事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党中央任命他为第十九兵团军长,继续为国防建设而付诸努力。

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傅崇碧同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一起,奋不顾身地加入到了这场保家卫国的热血战争中,他率领着他的第63军一次次奔赴前线,重创敌军。

1951年5月27日,傅崇碧接到了由彭德怀亲自下发的紧急命令:“死守铁原,哪怕是第63军全部被打光,也要坚守阵地10至15天!”

面对这份誓死也要完成的使命,身为军长的傅崇碧没有丝毫犹豫,他在第一时间便制定出了周密的作战方案,带领着全军将士们迅速投入到铁原阻击战之中。

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傅崇碧便清楚地知道他们将要直面的是一场极为严酷的战争,他们的敌人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在人数上是超过我军近两倍的兵力,要成功阻击他们,其难度可想而知。

可是尽管如此,傅崇碧做到了,第63军的战士们做到了,他们在无数坦克和飞机的猛烈攻击下,硬是血战了12天,用无可撼动的意志力和勇气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最终守住了阵地。

在得知第63军战况以后,彭德怀不顾危险,穿越百里战区,风尘仆仆地赶来慰问大家,当他看到战士们筋疲力尽的脸庞上犹自绽放着坚毅和自豪的笑容,久战沙场的他也不禁热泪盈眶。

彭德怀紧紧地握着傅崇碧的手,激动地说道:“祖国感谢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此时的傅崇碧也是眼含热泪,他对彭德怀只说了三个字:“我要兵!”

铁原一战,傅崇碧临危受命,铸就了“英雄铁军”的美誉,而他与彭德怀也因此结下了一段生死之交。

雪中送炭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彭德怀、傅崇碧等人先后从朝鲜回国,党和人民用最热烈的掌声来迎接英雄们的凯旋。

回国以后,彭德怀开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为了方便工作,他们一家人住进了中南海永福堂。

尽管当时的彭德怀位高权重,却始终不忘初心,在大事小情上都能做到公私分明,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他和他的家人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权利。

而傅崇碧呢,自回国以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继续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这一对在朝鲜战场上结下了深刻友谊的老战友虽然同住在北京,但却因为公事繁忙而很少见面,可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个人的感情,越纯粹的友谊越能在危难时刻显现出它的弥足珍贵。

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受到错误的批判,不仅被免去国防部长一职,还被撤销了他在军队内的一切职务,他的政治生涯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

在那段时间里,彭德怀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此种情势下,他已无法在中南海居住,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便是举家搬出中南海,

那一年的国庆节前夕,彭德怀搬到了北京西北郊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过起了深居浅出的日子。

从日理万机到无事可做,这突如其来的落差让彭德怀深感不适,百无聊赖的他只能靠读书来打发日子,他本以为很快便能查清楚自己的问题,却不料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到后来他的妻子甚至向他提出了离婚,平日里的亲朋好友也都纷纷选择了明哲保身。

在残酷严峻的现实面前,一生磊落的彭德怀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沮丧,就当他以为不会再有人来登门拜访之时,一位不速之客却悄然来到了他的门外。

那一天,彭德怀正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书,突然一阵叩门声传来,可是他却动也不动,连日来的寂寞让他想不出还会有谁能来探望他,所以本能地以为是敲错门的。

可是叩门声持续传来,彭德怀无奈地站起身,无精打采地走到门前,打开门的那一瞬间,他的不由得眼前一亮,站在对面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战友——傅崇碧。

望着傅崇碧,彭德怀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但转瞬又有些生气地质问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敢来?”

傅崇碧一愣,旋即反问道:“咱们俩的交情,我为什么不敢来?”

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时此刻,傅崇碧的到来让彭德怀的心中满是感动,他又一次紧紧地握着傅崇碧的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在彭德怀最为艰难的那段时日里,作为战友,傅崇碧坚定地选择站在了他的身边,在无私地为他提供帮助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慰藉。

为党效忠

凭借着一身正气,身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傅崇碧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同反动势力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抵制和斗争,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无可避免地遭受到诬陷、打击和迫害,甚至还为此被迫离开北京,并在长达六年半的时间里失去了人身自由。

但是,经受过熊熊战火考验的傅崇碧又怎会被轻易打倒?他凭借着一颗对党无限忠诚的决心,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终于等到了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重新回到北京以后,党中央对于他此前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不仅洗刷了他身上的所有冤屈和不平,还在第一时间恢复了他在北京军区的职位。

就这样,经历了风雨的傅崇碧闪亮回归了,秉持着为党效忠的坚定信念,他再度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熟悉而又崭新的工作之中。

在北京军区工作期间,傅崇碧始终恪尽职守,为进一步强化军区部队的全面建设,他多次深入基层做调研,仔细聆听部队官兵的的诚恳建议,以身作则地带领着大家不断前进。

在傅崇碧任职期间,他不仅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所赋予的各项任务,还率领着全军区战士们顺利实现了新时期的战略转变,为国家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作中的傅崇碧兢兢业业,生活中的他一向崇尚艰苦朴素。

自从军以来,傅崇碧始终奉行节俭,在吃穿用度上从未有过任何特殊要求,他最爱吃的菜就是地瓜、土豆,他经常告诫身边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铺张浪费,要把钱省下来,花在刀刃上!

傅崇碧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在“七一”建党节前夕,傅崇碧将特意拿出了自己从工资里省吃俭用所节省下来的20万元,准备把这笔钱捐献给国家。

那个时候的傅崇碧已经退休,随着年事渐高再加上多年征战所留下的创伤,他的身体已无法再承受长途奔波,于是他便让自己的儿子傅欣专程从北京赶到成都,将这笔钱捐献给四川省的“希望工程”。

不久,在傅崇碧的家乡革命老区通江县,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顺利建成。

当孩子们在明亮的课堂里朗朗读书之时,在遥远的北京,傅崇碧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对家乡人民和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深情,更是一位老革命家对党和国家誓死效忠的一颗忠心。

2003年1月17日,傅崇碧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