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大都诞生在南方八省,北方根据地却很少?

斋小晗评文化 2024-12-18 13:08:48

1927到1937年的土地革命,就是穷苦农民和共产党一起掀翻了欺压他们的地主老财。

彻底改变了农村的命运!

当时的农村:几乎所有土地都被少数地主控制着。

一个普通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种地所得的40%甚至50%都要交给地主。

自己连饭都吃不饱。

比如在湖南农村,一个普通农民每年可能只能分到几百斤粮食。

而地主动不动就能坐拥上万亩地,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共产党来了,干了三件大事:

武装斗争。

从最开始的几百人发展到30多万人。

星星之火,迅速燃烧成燎原大火。

仅江西瑞金根据地,红军就发展到5万多人,控制了大片农村地区。

分田地。

打土豪、分田地,直接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在江西苏区,70%以上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一个原本一无所有的佃农,突然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翻身的快感不言而喻。

建立根据地。

从江西、福建到湖南,红色政权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到1934年,这些根据地遍布全国,成为革命的坚强堡垒。

这场革命不只是简单的武装斗争,而是彻底颠覆了旧的社会制度。

农民从奴隶般的存在,变成了命运的主人。

当压迫到了极点,反抗就成了必然。

革命,从来都是被压迫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南方成为革命的中心

大革命时期,南方成为革命的中心,这绝非偶然。

这是一个从城市到农村,从知识分子到工人农民的全方位革命酝酿过程。

先说武汉。

1926年,北伐开始,武汉成为革命的前哨站。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武汉有不少党员,大量工会和学生组织。

这是一个随时可能爆发革命的火山口!

再看广州。

这里是革命的发源地。

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加上共产党的组织能力,使广州成为革命思想的熔炉。

1924-1927年,广东省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速,仅农会会员就超过了100万人。

南方八省(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湖北)成为红色根据地的摇篮,绝非偶然。

这些地方有几个优势:

地形复杂。

这些省份山多、地形崎岖。

特别是赣南、闽西,山地面积超过60%。

对于游击战术的红军来说,这简直是天然的军事堡垒。

敌人来了可以躲,补给线可以隐蔽,这是北方平原地区难以比拟的。

2. 社会矛盾最为尖锐。

南方地主压迫最为残酷,农民最为贫困。

这些省份封建地主压迫最为严重。

以湖南为例,当时一个地主家族可能拥有上千亩土地,而农民连温饱都成问题。

阶级矛盾之尖锐,直接催生了革命的土壤。

南方省份农民受压迫更深,也更容易接受革命思想。

这些省份的农民识字率虽然很低,但对不公平极其敏感。

党的组织基础最强。

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了大量基层组织。

北伐战争的影响。

北伐军所到之处,不仅推翻了军阀统治,也为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扫清了道路。

军队行进的路线,往往也是革命思想传播的路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尽管遭受重创,但南方的党组织依然保持了极强的战斗力。

仅江西一省,就在短短两年内,重建了数百个基层组织,发展党员上万。

这哪里是失败?

这分明是凤凰涅槃!

革命的种子,在南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片红色的森林。

从武汉到广州,从江西到福建,革命的火种在南方迅速蔓延。

相比之下,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怎么了?

地理,环境

华北平原地势开阔,打游击战几乎没有地形优势。

红军一旦暴露,就很容易被敌人围剿。

华北地区土地兼并相对缓和,农民虽然也苦,但没有南方那么急迫。

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相对“和谐”一些。

在山西、河北这些地方,农民似乎已经习惯了被压迫。

更要命的是北方的地理环境。

冬季的华北平原,温度能低到零下20多度。

想在这种环境下坚持武装斗争?

很艰难!

游击队员不仅要面对敌人的追剿,还要与严寒生死搏斗。

1932年冬,一支共产党游击队在河北北部活动,仅因为寒冷,就冻伤和减员近三分之一。

子弹或许打不完,但冻死的可能性极高!

国民党控制力更强

再者,国民党在北方的控制力更强。

李大钊之死,可以说是北方革命的一个分水岭。

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被活生生地从革命的高地推下悬崖。

1927年4月,张作霖的军警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并在4月28日将他公开处决。

这句话,穿透了当时的黑暗,成为革命者精神上的一盏明灯。

1927年前后,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

共产党员数量,由5.8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

他们牺牲了,但是革命事业的火炬,将由后来者高高地举起!

北方,那些怀揣理想的革命者。

要么被杀,要么被迫逃往南方。

所以说,革命从来不是空想。

而是在特定的地理、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南方八省就像一个革命的孵化器,将星星之火,燃烧成燎原大火!

北方军阀

北方军阀割据看似混乱,实则暗藏玄机。

以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这些军阀为例。

这些军阀虽然打来打去,互相抢地盘是常事。

但遇到要推翻地主制度的革命者,他们立刻能会停止内斗,坐在一条船上。

1927-1937年,北方农村的共产党遭受了严重破坏。

由革命巅峰时的3000人锐减至不足千人。

特别是在“晋西事变”中,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

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杀害共产党领导的军队600余人,绑架了1000余人。

所以说,表面上的混乱,恰恰是维护统治的最好工具。

北方看似群狼乱战,实则是一个铁板一块的统治联盟!

革命,在这张看似混乱的棋盘上,不好走。

情报和组织系统脆弱,容易被瓦解。

1928年,仅山西省,就有超过200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被阎锡山直接迫害。

这些年轻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点燃革命的火种,就被无情地扑灭。

这些军阀有几个共同点:

军事实力强大。

不像南方军阀,动不动就兵败如山倒。

北方军阀的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相对先进。

阎锡山的军队甚至有自己的军工厂,能自制武器。

2. 控制体系极其严密。

以张作霖为例,他在东北不仅控制军队,还控制了铁路、矿山、银行,俨然一个小型王国。

地方政权,从上到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以阎锡山为例,他控制的山西省军队常备兵力超过10万,地方武装更是达到20多万。

冯玉祥的西北军,兵力超过40万。

那些军阀,就像盘踞在华北大地上的一群饿狼。

奇迹的中心

尽管艰难,北方的革命者依然像钉子一样,在这片铁板上顽强地钉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陕北,成为这个奇迹的中心。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吴起镇站稳脚跟。

当时的环境有多险恶?

陕北穷山恶水,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可偏偏就在这里,建立了革命的根据地!

从江西出发时有8.6万人。

长征结束时,红军仅剩下7000余人。

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愣是在陕北站稳了脚跟,迅速恢复了元气。

为什么是陕北?

关键在于三点:

地形天险。陕北的黄土高原地势崎岖,正适合游击战术。

一个山头,就是一个天然的军事堡垒。

2. 当地矛盾尖锐。

陕北农民比中原还穷,对革命的渴望更加强烈。

3. 战略位置重要。

陕北处于华北和西北的交界处,对整个革命大局至关重要。

“陕北是革命的转折点!”

最关键的是,这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未来的根据地。

延安精神,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

从这里,中国革命开始重新集结、蓄力,最终走向全国。

那些北方的革命者们,用信仰和血肉,硬生生在铁板上开辟出一片天地。

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精神!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