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老魏

思聪谈社会 2025-04-25 11:07:51

老詹开公众号,已将近九年。

2016年7月15日,第一篇文章《老詹聊发少年狂》正式发表。

自那以后,老詹的生活,充实了许多,

当然,也丰富了许多。

因了网络,因了公号,

老詹与外面世界产生了无缝链接!

欣喜的是,文章发表,十来分钟,

文章后面,条条留言,接踵而至,

或点评,或商榷,或感慨,或问候……

那么迅速,那么热闹!

叮咚叮咚,在我耳中,是世界最动听的鸣响!

因了网络,因了公号,

老詹结识了不少朋友。

虽然素未谋面,却是心心相印。

其中有位读者,老詹叫他老魏。

老魏留言,前面只有一个“魏”字,

为何称之为老?

因为文笔老道。

就说前些天吧,老詹发文《老詹的苦闷(人生自画像之三)》

谈及自己毕业刚到北京时的不适应,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

人们纷纷留言,称赞老詹碰上了好领导,报社副社长时原,

亲自跑人事部,还动员老公的力量,竭尽全力,

将杨乔和儿子调来北京,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

老魏一段留言,读来与众不同:

人生百态,繁杂万千,稍有不慎,必陷苦闷。走不出苦闷,久久闷闷不乐,必将影响身体和工作。苦闷和快乐都有平衡点,和谐路。这个平衡点和和谐路被老詹找到了,于是化苦闷于快乐,身体和工作也強强联合了。可以说,老詹人生路上所取得的成就,与老詹善于捕捉平衡点和善于找到和谐路有极大的关系。试想,老詹当年不在经济日报社不遇到时原这样的老领导,老詹会永远的苦闷吗?我想,以老詹的性格肯定不会的,他也会以快乐代替苦闷也会努力工作和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身体。你可能会说,这假没不成立。管他成立不成立,学习老詹,就应该学习他化苦闷为快活的本事。怎么化?老詹文已尽述,在此不想重复了。

老魏断言,即使碰不到时原这样的老领导,以老詹的性格,他也不会永远苦闷的。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这样的话,只有非常了解老詹的人,才能说得出来。

再前些日子,老詹发完《一把手系列》后,兴之所至,

开始发表《人生自画像》系列。

发表以后,反响还算不错。

不过,也有读者认为,老詹这些东西,

好像过去发表过,看着缺乏新鲜感。

我回复,确实非常抱歉,老詹一生,也就这点东西,差不多已经全部掏空,要想再出新,真有点困难。

心里不禁嘀咕,我这文章,今后该怎么写呀?

有点犹犹豫豫,进退两难。

此时,老魏又留言鼓励说,

你的文,事件有重复,结果往往有新意,甚至令人深思和感悟,所以不叫重复。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家都会炒菜,但同样的食材,汪老炒的菜肯定比一般人入味入口,好吃。故,道歉的不必,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幅自画像吧。读者定会受益匪浅。

老魏的话,鼓舞了我,让对写好这一系列,心里有了底,增强了信心。

老魏留言中,类似中肯热诚之语,还有不少。

说实话,老魏成了我一个尚未见面的好朋友。

文章后面,没有他的留言,总觉得心欠欠的。

老詹认识老魏,到底始于哪年哪月?已记不清楚。

只晓得,迄今为止,老魏已经给我留言1423次!

好家伙,1423次!简直是个了不起的天文数字哪!

即以每次留言100字(常常远不止此)计,

单是老魏留言,已达14万字!

一个陌生的、远在河南的读者,与老詹素昧平生,

却坚持8年为码字工匠老詹留言,总计达14万字!

这是一种什么友谊?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亦可算是一段网坛佳话吧?

至今,我仍不知道老魏名字,

我们,也还从来没有见过面,

为配此文,我到网上搜了一张图片,

想象中,老魏该是这样一个老头吧,

缓缓地,静静地,行走在河南一条小街上……

0 阅读:0

思聪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