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秋,凉嗖嗖;闭眼秋,热死牛”,8月7号立秋,今年是啥秋?

养护科普小陈 2024-07-28 02:01:32

随着夏日炽热的尾音缓缓淡去,立秋悄然而至。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睁眼秋,凉嗖嗖;闭眼秋,热死牛”的说法。

这不仅是对立秋后天气微妙变化的形象刻画,更蕴含了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一年辛勤耕耘后丰硕果实的殷切期望与默默祈福。

当时间定格今年,8月7号立秋,我们即将迎来哪一种“秋”呢?

一、何为“睁眼秋”、“闭眼秋”?

在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尺,更是自然规律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智慧结晶。

其中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其到来往往伴随着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与丰富想象。

立秋,稳坐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把交椅,通常于公历八月七日或八日,它不仅是孟秋时节的启幕,更是将秋天的大幕缓缓拉开。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之曰:“秋,敛也,万物至此而渐收束。”此言喻示着自然界由盛转衰,万物蓬勃渐入沉静,迈向成熟与收获之季。

立秋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天文位置,而非气温的直接变化。

所以立秋之后,暑热往往并未立即退去,但自然界中的万物已开始悄然酝酿着秋日的韵味。

在民间,人们将立秋后的气候特点形象地分为“睁眼秋,凉嗖嗖;闭眼秋,热死牛”的说法。

这两种气候类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农耕和人们的生活。

“睁眼秋,凉嗖嗖”天气转凉的速度可能相对较快。

在“睁眼秋”的年份里,人们往往能更早地感受到秋风的凉爽,夜晚的寒意也逐渐加重,白天的暑热逐渐消退,农作物也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成熟期和收获期。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农作物的后期生长和储存,减少了因高温多湿导致的病虫害风险。

相比之下,“闭眼秋,热死牛”,则意味着暑热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形成所谓的“秋老虎”天气。

在这样的年份里,虽然名义上已入秋,但气温依然居高不下,甚至可能比盛夏还要闷热难耐。

可能会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对于农作物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一方面,持续的高温可能加剧作物的蒸腾作用,增加水分消耗,同时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

另一方面,延长的生长期也让作物有机会积累更多的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农民们在“闭眼秋”的日子里,需要更加细心地照料作物,加强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确保丰收。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闭眼秋”则意味着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保持饮食的清淡与营养,以应对可能持续的高温天气。今年立秋是在8月7号,属于啥秋?

二、 8月7号立秋,今年是啥秋?

根据天文学的计算,今年的立秋时节将定在8月7日这一天。那么,今年的立秋究竟属于“睁眼秋”还是“闭眼秋”呢?

观察今年的气候走势,与往年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今年夏季,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高温天数的显著增加。

这不仅体现在南方的“火炉”城市,更是罕见地蔓延至了北方广袤的地区。

气象数据显示,多个北方省份经历了长时间、高强度的热浪侵袭,温度屡创新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异常高温现象,无疑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紧密相连,反映出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与加剧趋势。

而正当人们以为夏季的酷热将持久不退之时,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却悄然酝酿。

8月的序幕即将拉开,一股股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开始蠢蠢欲动,它们似乎带着秋日的讯息,穿越千山万水,频繁地影响着我国北方地区。

这股冷空气的势力逐渐增强,不仅带来了凉爽的夜风,还使得白天的酷热得以缓解,标志着季节的更迭正在悄然进行。

回顾历年气象档案,立秋之后的气温走势历来错综复杂,其波动深受多因子交织影响。

诸如冷空气的活跃程度、海洋气流的微妙变迁,以及大气环流模式的调整等。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立秋后的气象态势似乎正朝着“睁眼秋”的轨迹演进。

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侵,加之海洋暖湿气流的逐渐式微,预示着大部分地区有望迅速挣脱酷暑的桎梏,欣然迈入一个清新宜人的秋季。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这种“睁眼秋”的现象尤为明显。随着气温的显著下降,白天与夜晚的温差将逐渐增大,使得人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清晨和夜晚,凉风习习,带来了久违的舒爽与宁静;而到了白天,虽然阳光依旧明媚,但已不再是盛夏时的酷热难耐,而是多了几分温和与惬意。

当然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任何预测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享受“睁眼秋”带来的凉爽同时,我们也应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天气的最新变化,做好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准备。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需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和应对这些挑战。

三、立秋习俗知多少?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立秋之后,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习俗活动,以庆祝这一时节的到来,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吉祥。

在北方,特别是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区,立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遵循一个传统习俗——“贴秋膘”。

夏日的酷热让人食欲不振,饮食偏向清淡,导致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消瘦。

而随着秋风的轻拂和气温的逐渐降低,人们的食欲开始慢慢恢复,急切地希望通过美味的食物来补充夏日所失去的营养。

立秋之际,人们开始忙碌地准备各种丰盛的肉食,如香气扑鼻的红烧肉、烤得恰到好处的羊肉串等,以此来实现“贴秋膘”的习俗。这些食物不仅令人垂涎,更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为身体储备了迎接冬天所需的能量。

这一做法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表达了对健康和家庭幸福的祈愿。

除了“贴秋膘”,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咬秋”的风俗。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食用西瓜或香瓜,以此象征性地“咬”去夏日的炎热,迎接秋天的凉爽。

这个习俗不仅是一种对季节更迭的庆祝,也是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人们相信,在立秋这一天吃瓜,能够帮助身体摆脱夏季的不适,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南方地区的立秋习俗则多了几分温婉与细腻,在温婉细腻的江南水乡,立秋之际,碧波荡漾的河塘里,莲藕与菱角等水生植物迎来了它们的丰收季,这也催生了“食秋藕”这一独特的饮食习俗。

秋日的莲藕,不仅肉质饱满,口感脆嫩,更蕴含着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养生之效,被视为秋季进补的上乘之选。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常常能见到用秋藕精心烹制的佳肴,既满足了味蕾的享受,又滋养了身心。

而莲藕特有的“藕断丝连”之景,更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寓意,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紧密相连。

无论距离多远,心始终相依,寄托了人们对和谐家庭、温馨友情的深切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在福建、广东等地,立秋之后还有“祭秋”的习俗。当地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感谢自然之神赐予的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过程中,会摆放各种时令水果和农作物,以及寓意吉祥的祭品,整个仪式庄严肃穆,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结语

无论是北方的“贴秋膘”,南方的“食秋藕”,还是西部的“晒秋”,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也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今年的立秋,虽然气温变化仍可能反复无常,但随着季节的交替,我们可以期待在“睁眼秋”的凉爽中,感受到秋日的美好。

参考文章:

8月7日立秋,俗语“闭眼秋,收又收;睁眼秋,丢又丢”,啥意思?——光盘食客2022-08-01

“睁眼秋,凉嗖嗖;闭眼秋,热死牛”,啥是立秋?今年属于啥秋?——农村人小日常2024-07-23

“早秋不是秋,晚秋热死牛”,今年是早秋,还是晚秋?有啥说法?——三农小毛 2024-06-28

二十四节气——立秋——甘肃省文化馆 2023-08-08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24年立秋是早是晚?提前了解——惠农网2024年7月9日

0 阅读:0

养护科普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