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走海南岛后,56岁的薛岳为何软禁台湾?蒋介石冷笑:他反蒋上瘾

远悦说过去 2023-12-06 08:09:02

1950年1月,薛岳急匆匆飞往台湾面见蒋介石。当他看到蒋介石时,满腹牢骚尚未发泄,就被蒋介石一口回绝:

“海南不战而弃,将损害台湾的士气民心,以你薛伯陵之才华,必能尽全力防守。”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的毛泽东也接连寄语解放海南岛的邓华等人:“你们遭遇薛伯陵务必持重。”

然而,三个月后,国民党在海南守军全线溃败,薛岳仓皇逃奔台湾。抵台后,蒋介石立刻剥夺了薛岳的军权,并以勾结“第三势力”为由对薛岳住所及其家人进行大搜查,同时将“大笔公款用向不明”的责任推在薛岳身上,将他完全整垮整倒。

那么薛岳究竟做了什么,以至于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而他又为何能让战无不胜的毛泽东心生顾虑呢?

“反蒋上瘾”的薛岳

薛岳是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的学生。1906年,在姑丈好友扶堪坤的帮助下,11岁的薛岳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当年,与薛岳一同进入陆军小学的是张发奎、叶挺。在学校里,薛岳刻苦认真,深受教官喜爱,而他也与张发奎等人从小结下了深厚友谊。

1909年,刚刚小学毕业的薛岳就加入革命党人创建的同盟会,跟随朱执信从事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当时,革命党人还没有在广东站稳脚跟,也没有创建军校的准备,因此年纪轻轻的薛岳就北上保定,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

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后,尚未毕业的薛岳毅然决然南下,当他的同学都在劝阻他毕业后再去时,豪气干云的薛岳却说:

“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报效国家,而不是为那一纸文凭。“

当时,南下广州的薛岳担任护卫孙中山安全的警卫团一营营长,跟随孙中山前往韶关参与北伐。然而陈炯明及其部下粤军突然叛变,在背后捅了孙中山一刀,匆忙应对的孙中山只能依靠薛岳与叶挺的两个营进行抵抗,在革命危机时刻,正是凭借薛岳的勇猛表现,挽救了孙中山、宋庆龄的性命。

1922年8月,薛岳被孙中山派到许崇智所部,在那里他见到了顶头上司蒋介石。从此,薛岳跟随蒋介石陆续参与了东征陈炯明战斗、北伐战争,在南昌攻守战中,薛岳表现优异,受到蒋介石的特殊青睐,战后不久就被提拔为他的嫡系部队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蒋介石明摆着想拉拢薛岳加入他的小团体。可薛岳却是一个政治愣头青,在蒋介石明里暗里表达“清共”想法后,薛岳竟不顾白崇禧反对,毅然进驻上海龙华,帮助上海工人阶级实现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因此,第一师师长薛岳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国民党右派势力中,薛岳也成了“具有严重左派迹象”的敌人,而他的第一师更是被打上不可靠的烙印。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薛岳发现自己和蒋介石不是一路人之后,他就亲自赶赴上海中共委员会办公室,建议先下手抓捕蒋介石,以免遭到他的毒手。然而,中共委员会对蒋介石仍旧抱有希望,并未采纳薛岳的建议。

随着薛岳及其第一师于4月5日被调离上海后,蒋介石立刻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四一二政变”,大举“清共”,而被免去所有官职的薛岳匆匆南下投奔李济深,得以保全性命。

薛岳之所以没有参与蒋介石的“清共”,并非在于他同情共产党,只是作为同盟会元老的他感受不到来自蒋介石的善意。一贯重用黄埔系的蒋介石排斥一切掌握军权的将领,因此,稍微有些左派思想的薛岳立刻被打上敌对势力的标签。其实,他在广东跟随张发奎时,也进行过大规模的镇压共产党的行动。

抗日名将

1927年12月,李济深将张发奎赶到香港,背叛李济深的薛岳走投无路,只好北上投奔蒋介石。可蒋介石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将薛岳带来的部队改编为第4师,重用与薛岳一同来投的廖培南、朱晖日,却全然无视薛岳的存在。

备受排挤的薛岳再次南下,四处联络反蒋人士,与广西政府主席俞作柏、张发奎、冯玉祥等先后多次举兵抗蒋。然而,两年来,薛岳所策划的反蒋活动全部失败,他手下的兵也越打越少,心灰意冷后,薛岳于1932年前往香港九龙,不再过问时事。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薛岳就接到了老对手蒋介石召他回去的电话,经过好友陈诚的确认后,又惊又喜的薛岳方才放下戒心,踏上回返南京之路。当时,蒋介石连续组织的四次“围剿”红军的战斗都以失败告终,蒋介石信赖的将领多是红军手下败将,故而不得不重新启用薛岳。

据薛岳后来回忆,再次与蒋介石见面后,他并未重提当年二人的不睦,而是单刀直入,快速切入第五次“围剿”红军的战斗计划。

然而,除了镇压过广州起义外,薛岳并未与红军进行过真正战斗。可他的运气却非常好,当时红军内部出现了军事指挥问题,“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被迫开启长征。首战告捷的薛岳追在红军身后,给红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在遵义会议后,跟着红军身后跑的薛岳虽然屡屡被误导,却也完成了蒋介石交给他的吞并贵州、赶走王家烈的任务。因此,在追剿红军的数年,薛岳受到了蒋介石的极大信赖,官职也做到了贵州省政府主席的位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愿坐镇后方的薛岳主动请缨前往前线,先后参与了淞沪会战、兰封会战,强力阻击了日军的进攻。1938年,调任江西的薛岳在德安县万家岭全歼日军106师团,消灭敌军一万余人,创造了抗战以来的又一个辉煌战绩。新四军军长叶挺甚至直言:

“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

当时,兵败万家岭的日军陆续组织了10万人,对长沙发起进攻。已经官居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不顾蒋介石、白崇禧弃守长沙,保存实力的建议,坚决与日军进行会战。最终历经24个昼夜,打退了日军的疯狂进攻。

在后续的两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开创“天炉战法”,改变过去的一字型阵地,改由网状阵地,给予日军以重创。

在抗日战场,三次长沙会战的指挥者薛岳拥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为他颁发了一枚自由勋章,以此表彰薛岳在抗日战场的杰出贡献。

然而,与许多国民党的将领一样,这些国民党抗战功臣到了解放战场反而失去了往日的魔力,纷纷败北,陷入军事生涯的最低谷。

1946年11月,薛岳指挥的鲁南战役中,麾下王长海所部在台儿庄遭到叶飞攻击,旅长戴之奇兵败自杀,薛岳尝到了内战中的首次失利。一个月后,26师师长马励武在峄县被新四军生擒,26师全军覆灭。而在整个鲁南战役中,薛岳指挥的部队共损失了53000人,连他的家底机械化快速纵队也在此战中报销了。

于是,蒋介石就找了个“指挥无力、名声低落”的理由把薛岳撤职,调回南京充任参军长。薛岳与蒋介石的关系验证了“可同享福,不可同患难”这句古老俗语。在“剿共”、抗战和解放战争初期,薛岳屡获战功,成为蒋介石麾下重要的一员武将。然而,当薛岳不再拥有为蒋介石平定天下的本事时,就被立刻拿下。

当然,蒋介石之所以如此对待薛岳,离不开他的“反骨仔”本性。在国民党内部,薛岳一直充当积极的反蒋分子。从山东撤职回到南京后,闲不住的薛岳又联络张发奎、余汉谋等人共推孙科为“副总统”,甚至私自内定自己为参谋总长。然而,孙科最终不敌桂系李宗仁,断了薛岳的黄粱美梦。

可在淮海战役爆发后,薛岳又跑到广东,联手张发奎赶走蒋介石的亲信宋子文,提出“粤人治粤”,招惹了蒋介石的极大反感。当时,蒋介石被李宗仁逼得不得不下野,雄心勃勃的薛岳沉溺于自我实力的膨胀,竟然妄想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逼得蒋介石破口大骂:

“你们以为现在可以反对我了?谁反对我,我就要谁死在我前面。”

尽管薛岳在广东组织了5个师的力量,可解放军一到,广东国军就作鸟兽散,薛岳只好逃往海南,依托海南岛的有利地形,制定了“伯陵防线”。蒋介石深知薛岳的国军抵挡不了多久,但仍拒绝了薛岳撤退的请求。而进攻海南岛前,毛泽东特意嘱咐邓华等人,要他们务必持重。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谨慎,主要在于守卫海南岛的是抗战名将薛岳。虽然薛岳在解放战争初期的鲁南战役一败涂地,但此时非彼时,海南岛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块据点。有鉴于薛岳守卫长沙的经验,毛泽东的叮嘱对于士气正盛的解放军十分重要。

“软禁”台湾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薛岳坐船逃往台湾,刚到台湾,就被剥夺了军权,沦为闲散之人。而在1952年,蒋介石又打着搜查的幌子对薛岳家进行了全方面的检查,然后命令台湾当局对薛岳展开调查,清查他在大陆时期的“贪污腐败”。

其实,遭遇蒋介石如此对待的只有薛岳、白崇禧二人,白崇禧是李宗仁的铁杆,在1949年,正是李宗仁联手白崇禧赶走了蒋介石,来到台湾后遭到报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薛岳在蒋介石的眼里,虽然没有白崇禧那么可恶,可屡次三番的反蒋行为,以及在广州密谋自立,更让他心生厌恶。蒋介石虽然没有让薛岳死在他的前面,可56岁的薛岳也彻底沦为了国民党的局外人。

毫无疑问,薛岳是一位杰出的战地指挥家,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被冠以“军神”的称谓。八年抗战,是他一生最值得自豪的阶段,万家岭大捷、三次长沙会战将他推上了抗战第一名将的位置。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言:

“在战略和战地指挥方面,薛岳远胜于美国将军史迪威。”

可薛岳的缺点也在历次大战中被无限放大,一向骄狂自大的薛岳极为自负,每逢大胜后,必定会迎来失利,第二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就是因他轻敌招致失败。而他的性格也极易招致上司和部下不满,无论是蒋介石、白崇禧还是跟随他参与长沙会战的下属,大多对他充满了愤恨,因此,薛岳是一个会打仗的将军,却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将军。

0 阅读:767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