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业:尊严何处寻?在这个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而且工作可能随时失业的社会。
中年失业
似乎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
曾经他们是职场的中流砥柱,
如今却面临着被时代抛弃的困境。
快递、外卖、网约车、自媒体、摆摊...
这曾被誉为中年失业者的“五件套”,
如今却也风光不再...
让许多中年男性在失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后一丝尊严仿佛也随风而去。
看看那些开网约车的,每天干十五六个小时,流水也就三四百块钱。
很多甚至直接睡在车上,
网约车这个行业的猝死率正在增加。
但是他们每月到手也就是五六千块钱,
这还是一二线城市,三四线的小县城呢?根本就挣不到钱...!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名言,
然而对于中年失业者来说,
眼前的苟且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
诗和远方更像是遥不可及的梦。
他们不再年轻
没有了初入职场的冲劲和优势。
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不上大学,家里投资3000块钱就可以送外卖。
上了大学...
4年以后再投资3000块钱送外卖。
大学毕业生就业都如此难了
那些中年被裁员的失业者也就更难了
面对求职市场的冷漠和歧视,
只能无奈地感叹:“真的是越来越难了。”
张先生,一位曾经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在45岁那年遭遇了失业的打击。
他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年龄过大。
他尝试过送快递、跑外卖,但体力的透支让他难以坚持。
他也想过做自媒体,却发现这个领域早已红海一片,竞争异常激烈。
最后他摆起了地摊,但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家庭的开销。
张先生的故事,是无数中年失业者的缩影,他们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挣扎求生,尊严被一点点剥夺。
网络上...
关于中年失业的话题总是能引起热议。
有人感慨:“35岁求职被嫌弃,45岁失业找不到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宿命吗?”
有人讽刺:“在这个毕业就失业的年代,我们中年人连失业的资格都快没有了。”
这些言论背后,
是无数中年人的无奈和心酸。
“35岁现象”、“中年危机”等话题已经是现在职场的常态。
人们纷纷讨论着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被裁员的“牺牲品”。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当年龄成为求职的障碍时,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的经历,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哲的失业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他曾经是家中的骄傲,是海外留学的高材生,但失业后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
那句“我以前是公司中层管理,现在让我去做基层,我放不下这个面子”,道出了多少中年失业者的心声。
尊严与生存之间,他们往往难以抉择。
“人这一辈子,要么有钱,要么有爱,要么有健康,三者占其二,便可安度一生。”
可是对于中年失业者来说,这三者似乎都成了奢望。
他们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
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关爱,但社会的冷漠却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
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在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中逐渐透支。
对于中年失业者来说...
他们面对的是生活的重压和职场的冷漠,每一次尝试都可能换来的是失败和嘲笑。
但即便如此,
他们仍在努力挣扎...
试图在绝望中寻找那一丝希望。
中年失业...
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