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婚两个月,为了要孩子去做手术,结果人没了。”
这句话,是邓女士面对记者时的哽咽控诉。
她的堂弟,一名30岁的新婚男子,在南昌市生殖医院接受手术后次日身亡。
本该迎接新生命的家庭,却坠入深渊。这场悲剧,为何发生?
4月26日,据家属描述,男子因精子质量不佳,为生育选择手术。院方称手术“风险较小”,但术后次日,他突发意外离世。
争议焦点浮出水面:
手术风险是否被低估?家属质疑,医院未充分告知潜在风险;
术后监护是否存在疏漏?从手术结束到次日死亡,关键24小时发生了什么?
尸检报告成唯一答案:南昌市卫健委已介入,明确“死因以尸检结果为准”。
面对舆论压力,南昌市生殖医院仅回应“领导已介入处理”,未透露具体细节。
而卫健委的“依法依规处理”表态,被网友评价为“官方但模糊”。
网友热议:
“低风险手术≠零风险!”有科普博主提醒:“任何侵入性操作都可能引发并发症,如感染、麻醉意外等。”
“医院是否逃避责任?”评论区质疑声不断,有人翻出类似案例:2019年福州6岁男童割包皮十天后死亡,最终鉴定为医疗事故。
这并非孤例。
近年来,生殖类手术事故频发:
辽宁大学生包皮术后肾衰竭死亡:司法鉴定认定医院操作失误;
患者术后跳楼:2013年湖南一男子因“精神紧张”从手术室坠亡,家属质疑监护缺失;
术前遗书风波:2015年患者写遗书要求“死亡索赔30万”,折射医患信任崩塌。
专家警示:
“生殖手术涉及隐私,患者常因羞耻感回避风险沟通。医院必须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护,尤其是心理干预。”
患者知情权不容打折。哪怕是小手术,也需明确告知所有可能性。
术后监护体系待完善。24小时生命监测、应急预案缺一不可。
法律途径优于“医闹”。理性维权才能推动真相,而非激化矛盾。
此刻,所有人都在等待尸检报告。
但比真相更重要的,是医疗体系对生命的敬畏。
“手术刀能治愈疾病,也能划开信任的裂痕。唯有透明与责任,才能缝合伤口。”
提示:医疗纠纷可依法向卫健委投诉或申请医疗鉴定,勿采取过激行为
互动:你遇到过医疗沟通问题吗?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