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性侵13岁女孩致其怀孕不予立案引争议!如今终于迎来一丝希望

晓评天下 2025-04-26 11:51:42

一个女孩,三年间经历两次性侵,一次被轮奸,一次被“网恋对象”致孕。

五名未成年施暴者已入狱,但那个让她子宫全切、终身伤残的成年男人,却因警方“证据不足”不予立案。

母亲奔走三年,终于等到转机。

今天,我们想替千万个“杜雨”问一句:究竟谁能保护她们?

一、噩梦开始,一场“自愿”的谎言

2022年1月,安徽泗县的冬夜格外冷。

13岁的杜雨蜷缩在出租屋的地板上,身旁是22岁的“网恋男友”谭某星。

她颤抖着拒绝,却被对方强行侵犯。

“他说不知道我年龄,警察也说我是自愿的。”杜雨后来对母亲哭诉。

可户籍信息显示,她出生于2008年1月,事发时未满14岁——法律明确规定,与幼女发生关系,无论是否“自愿”,均构成强奸罪。

更残酷的是,这场性侵只是噩梦的开始。

此前10天,杜雨已被五名未成年人轮番侵犯。

他们用“请吃宵夜”“拿走手机”的借口,将她骗到电竞酒店施暴。

法院判决书显示,施暴者甚至知道她“在读初二”。

未成年恶魔被判4-8年,而成年施害者却逍遥法外。

二、一场迟到的正义?

案件转折,始于杜雨的怀孕。

引产手术中,她大出血,被迫切除子宫,双侧卵巢萎缩,落下三处伤残。

DNA鉴定却显示,胎儿生父竟是谭某星,而非五名未成年人。

然而,泗县警方以“自愿发生关系”“不明知年龄”为由,对谭某星终止侦查。

母亲杜素媛追问三年,直到2024年才拿到一纸《终止侦查决定书》。

讽刺的是,其他案件的判决书早已揭露真相——

施暴的未成年人供述:“知道她上初二。”

谭某星真的看不出,眼前瘦小、身高仅148cm的女孩只有13岁?

三、年龄,能成为“免罪金牌”吗?

谭某星案的焦点,在于他是否“明知”杜雨未满14岁。

律师指出,法律要求行为人通过“身体发育、言谈举止”等综合判断对方年龄。

杜雨的照片显示,她身材瘦小、面容稚嫩,“任何正常成年人都能看出是孩子”。

更值得追问的是警方的逻辑漏洞——

终止侦查引用的法律条款已被修正,程序合法性存疑。

同类案件中,未成年施暴者尚知被害人年龄,成年男子反而“不知情”?

“若‘不知年龄’就能脱罪,法律对幼女的特殊保护将形同虚设。”有律师直言。

四、性侵未成年人的“隐秘角落”

杜雨的遭遇,撕开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冰山一角。

浙江某教师性侵13岁女生,校方声明竟称“因感情发生关系”,被批“用遮羞布掩盖犯罪”。

海南一男子网络诱骗11岁少女,致4人受害,被判死缓。

数据显示,性侵儿童案中熟人作案超70%,且常因证据不足难以立案。

法律在进步,但漏洞仍在。

2023年,最高检明确“导致未成年人怀孕”应作为加重情节,呼吁量刑标准细化至10年以上。

可现实中,仍有施害者凭借“年龄认知”逃过制裁。

五、我们还能做什么?

杜素媛仍在等待检察院的答复。

她说:“我要的公平,不过是让该坐牢的人坐牢。”

而普通人的行动,或许能成为改变的开始——

打破沉默:鼓励受害者勇敢发声,拒绝“受害者有罪论”。

推动立法:支持“导致怀孕、妇科疾病”纳入性侵加重情节。

守护孩子:家长、学校需加强性教育,警惕网络“披着羊皮的狼”。

结语:

杜雨的人生,被两次性侵彻底撕裂。

第一次,她失去了童贞;第二次,她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法律不应是施害者的“漏洞”,而是受害者的铠甲。

我们期待,所有“谭某星”都能被追责,所有“杜雨”都能等到一句“我信你”。

因为,保护孩子,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 阅读:128

晓评天下

简介:看人生百态,阅世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