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的百货巨头进入关门倒计时阶段,有人遥想周年庆血拼的情形时唏嘘不已,感慨欧时力、地素、播等品牌终究成了时代的眼泪,挂咸鱼上打“粉碎性骨折”都卖不出去……
●评论区集体“缅怀”在商场一掷千金的日子,认为商场几个亿打水漂的原因有以下5个——
溢价太高:胖东来的衣服就卖挺好说起商场里的衣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贵!对价格敏感的人往往一翻吊牌,就当场倒吸一口凉气。
同样一件衣服,当季新款时8、9折有得赚吧?季末清仓时5折有得赚吧?来年反季3.8折肯定还有得赚吧?
可见溢价有多高了!有人拿胖东来对比——


难道胖东来装修不上档次吗?难道胖东来房租不高吗?难道胖东来服务员工资低吗?可人家就敢明码标价,把“聚酯纤维”4个字正大光明地写上,毛利率透明化……而且还卖挺好!

消费降级,是最近几年被说烂的一个词。
普通人养孩子小,养父母老,车贷房贷和医疗,一座座大山压顶,再加上收入减少,大家伙纷纷表示——



总之,不舍得吃——消费降级;不舍得穿——消费降级;不舍得花——消费降级……
弱弱地问一句:现在的你养得起10年前的自己吗?

有网友认为,现在的商场就应该是综合型的,以吃喝玩乐为主——

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就像超市。
大约20年前,大型超市刚起步,大部分人买菜和日用品,总觉得超市贵,喜欢去菜市场、日化店、五金店等地方分别买。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超市买,享受一站式购物。
百货店也是如此,慢慢变成了时代里的一粒尘埃,取而代之的就应该是综合性的商场。
恶性循环:大品牌沦为时代的眼泪随着电商的冲击,很多商场里的品牌挣不到钱,自然没有资金去优化产品。有时候,面对雷同的款式,你甚至都会怀疑他们请不请得起设计师了。
江南布衣、圣迪奥、欧时力、思加图、歌莉娅……那些动辄千把块的品牌,曾经风格迥异,设计鲜明,一眼就能看出品牌,终究沦落成了时代的眼泪……




一位见解独到的网友分析称,商场的没落是生产过剩的结果。
以前,一件衣服除了商场别处难觅,而现在“蛋糕”被瓜分太多块了,同品质的衣服,各平台和实体小店都可以买到,而且价格很香。

因此,网友们普遍认为,商场真吃不上“独食”了!
不管怎么说,在时代的洪流裹挟下,很多东西不改变,恐怕渣都剩不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