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关键节点。在经历了多轮政策调整与市场波动后,第三波救市已然拉开帷幕,新一轮楼市松绑政策呼之欲出,这也让众多购房者开始思考:买房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第三波救市:政策密集发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5 年以来,“稳” 字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核心基调。一季度全国至少已有 66 个省市出台了 124 次稳市场政策,涵盖取消限售、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加大 “以旧换新” 力度等多个方面。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近期,多地更是密集释放出新一轮政策调整的信号。4 月 14 日,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取消住房公积金贷款对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的区分标准,同时扩大保障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将购买保障性住房的首付比例降至 15%,可贷额度计算上浮 20%(且不超最高限额),这一举措极大地降低了刚需群体的购房门槛。
山西省住建厅等 7 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 年行动计划》,在鼓励居民住房消费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举措,包括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特惠价、一次性补助、装修礼包、送家具家电等优惠让利措施促进商品房销售;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提额、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支持购房家庭 “以旧换新”“以小换大”,释放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3 月 31 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七方面政策举措(“房七条”),涉及全面取消限售、深化 “以旧换新”、支持青年购房及房票安置等内容。济南也印发了《2025 泉城消费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实施住房消费促进行动,通过 “需求端松绑 + 供给端优化” 双管齐下,激活市场活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不仅如此,据财联社 4 月 8 日报道,多个一线城市正在进行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关政策的研究及储备工作,武汉、昆明、重庆、佛山、苏州、南京等多个城市已迅速响应。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波救市已全面开启,且力度和广度都不容小觑。
市场反馈:活跃度提升,分化依旧
在多重政策的支撑下,3 月以来部分热点城市住房成交量明显回升。3 月份,在全国 50 个样本城市中,一线、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 111%、101% 及 67%。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刚需与改善性需求在政策引导下得到了有效释放。
然而,市场的复苏并非全面且均衡的。以合肥楼市为例,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分化局面。政务区某豪宅项目 2 月成交均价突破 4.5 万 /㎡,环比上涨 8%,而同期全市新房均价却下跌 0.4%。二手房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更为明显,滨湖新区优质学区房成交周期缩短至 7 天,远郊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导致价格同比暴跌 22.3%。这种 “核心资产抢购潮” 与 “普通房产抛售潮” 并存的现象,在其他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反映出市场在复苏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产的表现差异巨大。

买房时机:机遇与风险并存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既充满机遇,也暗藏风险。从机遇方面来看,政策的持续宽松为买房创造了有利条件。首付比例的降低、房贷利率的下调以及各种购房补贴政策的出台,都直接降低了购房成本。例如,首置刚需群体迎来了近五年最佳窗口期,首付比例降至 20%,房贷利率低至 2.75%,配合开发商的以价换量策略,总价 200 万房产实际成本较 2023 年下降约 18%。
改善型需求则迎来 “置换窗口期”。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特征明显,此时是 “卖旧换新” 的黄金时机。但在置换过程中,需遵循 “321 法则”,即持有超过 3 年的非学区房、2 公里内无地铁的物业、1.5 万 /㎡以下的普通住宅,建议优先处置,然后置换到优质地段或拥有稀缺资源,如湖景、学区的房产。

资产配置型买家要把握 “三新” 机遇,即新城核心(如运河新城)、新产业板块(如量子科技园)、新基建沿线(如 S1 号线站点),这些区域将享受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溢价。
然而,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市场分化的背景下,并非所有房产都具备投资价值或能满足居住需求的提升。一些远郊盘虽然价格较低,但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购房者需谨慎选择,警惕 “伪低价陷阱”。
此外,虽然整体市场在政策刺激下呈现回暖趋势,但房地产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形势、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购房者在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购房目的以及未来的风险承受能力。
未来展望:政策与市场的深度共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 “稳楼市” 政策持续落地,今年二季度将迎来政策与市场的深度共振期。后续预计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优化限购、限售政策,同时在土地出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供给侧环节同步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向企稳回升的良性轨道迈进。
年内房地产将继续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需求侧将进一步释放住房需求潜力,以建设 “好房子” 为主要抓手,支撑房产价格预期向好,并通过加强城中村改造、财税优惠等政策持续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供给侧将进一步改善库存预期。预计 2025 年上半年,更多主要城市或迎来单月住宅交易量的同比回正。
综上所述,第三波救市的开启以及新一轮楼市松绑政策的即将出台,确实为购房者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在把握时机的同时,购房者需要保持理性,深入研究市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谨慎决策。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绝对的最佳买房时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清晰认识自身需求,才能在购房过程中实现居住与资产配置的双赢。
现在普通老百姓连活着都累的社会现状,居然说买房?
人都没了,卖给谁?[笑着哭]
大幅度降房价,才是真正利好,其它都是忽悠。
DeepSeek预测2025年上海等地房价最高跌幅可能达到30%,尤其是市中心区域的房价泡沫较大,未来可能面临显著下跌[^6^]。
一边掐着老百姓脖子 一边给楼市注水
房价涨价没人管,房价下跌就有人管了,降这降哪就是不降房价,岂有此理
降利息降首付降手续费,发补贴,送车位送家具送户口,前几天大放水涨地皮,……软硬不吃,就是没人买。终极大招 ,,停止工资,发房票,有效期一年。买房分任务,村级一套,乡级两套,县级三他……
连几千元的工作也没保障,买楼就是多数人的大笑话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00后以后 都已经选择躺平了 除非送房 否则都不会买房
开发商都是在给富人盖房子,穷人买不起。可惜中国富人太少,房子卖不出去了!
失业率这么高,房价上涨天方夜谭
25年2季04:🦊🐞贝壳易居等的挂牌价要比实际的房价要虚高的很多。 🌴贝壳上的挂牌价。🌿当地中介的真实挂牌价。🌷和真实能够成交的房价,各不相同。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地的实际的挂牌二手房,2室55㎡左右为例。[大平米房子比例相同]。装修家俱家电差不时,🐞贝壳上的挂牌价是在24万~27万之间。有的更高达30万。 🌿当地中介真实的可能成交的挂牌价应该在是18万到22万之间。 🌷真实的成交价应该在18万~20万左右。 👿即贝壳标价虚高15~25%。比真实的成交价虚高20~30%以上。还有两年多以前的挂牌价。这样的房子根本没有人看更卖不掉。有多套房子想出手,或者你想到某地买房子的朋友,你最好亲自到当地多咨询几个当地的房地产中介。你才能够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房子的卖出价和买入价。贝壳上的房价的水分有多大了,相信了它。那你手里的房子根本卖不出。如果你想买房子,你只有多花冤枉钱了。所以说我劝想买房或想卖房的朋友们多长几个心眼儿,不要被别人忽悠了。 🌷全国许多地区的房企媒体上的挂牌,大至都是如此。千万不要上当, 这就是市场经济。
前两波也这么说的,结果呢?只要经济没好转房地产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现在经济差到有钱人去的夜总会和穷人去的KTV都没生意关门歇业
降到1800元每平方我就买!
只有提高最低工资,降低利息,免费医疗,教育,提高老农民养老金。只有降低压在百姓头肩上的负担,才能实现完完整整的社会发展。
数字我也会写,图我会画
一线城市暗地里在降,但还远远没降到位,在硬撑,有些人不甘心,其实老百姓尤其是刚需没钱,必然大降,炒房的都急着卖房炒股,只是还没在股市布局好,还有的急着卖个高价回老家当土豪,谁也不愿烂在自己手里。
一堆海沙房赶紧买[笑着哭]
买锤子
利息降为0不用救
公积金不能通用就是大病
非蠢即坏
国家是不是考虑降房价???3000~5000之间[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红砖🧱永久是红🧱砖。
?
买房还要看时机就是炒房的,现在什么都会缺,就不缺房子!
从北到南跌价。
谁买谁2B,泡沫还很大,房价不跌到折腰别动!
房地产股都要退市了。
钱呢?有没有说钱怎么解决?
又红又砖。
看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买个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