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前几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毕竟放眼当时的全球市场,自主品牌的综合实力还是太弱了。
但到了2024年,这却变成一个可以认真讨论的问题了。
因为就在去年,中国凭借超500 万台的汽车出口量
跃过日本,第一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a91a84c325e0cb469e80155ec0d735.png)
这里头,除了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了一部分出口数据以外
其他绝大多数都是咱自主品牌的国产车型
也就是说在国内市场卷了这么多年以后,中国的汽车品牌终于受到了国外消费者们的认可。
那么,谁最有可能成为国产汽车的出海之光呢?
我想现在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可能还有些言之过早。
为什么这样说?其实仔细看下中国车企518万辆的销量分布
尽管基数上确实排名世界第一,但各个品牌在欧洲、美洲等主流市场中的占比并不高。
咱主要靠的就是一个多点开花,远没有到可以谈谁更一枝独秀的时候。
对于当下所有中国车企来说,当务之急唯有要沉下心来,深耕品质与服务,一起把“中系车”的品牌在海外市场发扬光大,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之光。
接下来就让一起回顾下,中国之光们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吧!
中国汽车出口主要有三个大方向:
往西直达欧洲往北辐射俄罗斯沿一带一路覆盖东南亚一、欧洲市场:中国之光出海的首发站
在碳中和的环保趋势影响下,近几年的欧洲是新能源转型转得比较激烈的市场。
去年初的时候,欧洲议会还通过了名为《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的法案,明文规定从2035年开始,欧盟27国都得停售燃油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438cdcdd2829a79c8e35a14d2deed7.png)
而欧洲又是资历最老的汽车工业发源地,现存的诸如BBA、大众这些品牌船大难掉头,必须转向电动化但又受到燃油车家底的牵制,转型不舍且脚步非常慢,在各个价格段和细分车型上,都形成了一些市场空缺。
市场和政策都有需求,欧洲就成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天堂。
2023年,自主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总共占据了8.2%的份额
比如在挪威,有15个中国新能源品牌销售,2023年的销售量超过了1万辆,占总销量的近10%;在德国,中国品牌在德国大约卖了 5.8 万辆,约占整个德国汽车市场份额的 2%;而在法国,中国品牌销售超14万辆,占总销量近7.5%;
意味着在道路上已经能依稀见到自主品牌的车型
同时大规模的出口,也已经让欧洲开始感知到中国力量的存在
二、俄罗斯市场:超半数被中国之光占领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际上几乎所有主流汽车 品牌都退出了俄罗斯的市场。单凭伏尔加、拉达这些俄罗斯本土品牌,也是难以吃下每年100 万台左右的市场需求。
这也意味着,有大量追求性价比和实用性的普通消费者,正面对着没车可买的困境。而这对于国际政策和地理位置都占优的自主品牌来说,就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336dcbc480aac6e2b66db2a97c895b.jpg)
根据PPK JSC的数据,2023年俄罗斯市场卖出的乘用车有105.9万辆,同比增长69.0%。
其中有约49.8万辆是来自中国车企,占比达到47% ,几乎相当于2022年的3倍。
中系车顺便也代替了韩系,成为了俄罗斯市占率最高的外国品牌。
在去年销量排名前10的车型中,有包括吉利缤越和星越L的6款来自中国车企。它们大都是实用属性较强的 SUV 车型,能装、通过性好,结实耐造的同时,价格也相对低廉。
而这其实也正是国内老牌车企最擅长的部分,所以也可以看到这六款车型也都是来自些造车老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7aa4c92453f1f1252f93cb220f1b17.jpg)
2023俄罗斯市场汽车销量排行
像极氪001这样的高端车型,平行进口到俄罗斯之后价格更是翻翻
在俄罗斯的售价高达980万卢布,相当于80万人民币
尽管价格如此之高,凭借超强的产品力,极氪还是以年销量3724辆的成绩
力压大众和特斯拉成为2023俄罗斯纯电汽车销冠。
三、新价值洼地: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的汽车市场和十几年前的国内有几分相像,正在通过引进国外的汽车品牌和技术,通过在本地建厂或者合资的方式,带动本国的汽车工业。
就拿泰国举例,外国汽车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能享受到很多利好的政策,如长达8年的企业所得税豁免权、免除零部件进口关税等。
再加上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低廉,许多对出海有长远规划且有足够信心的车企,便纷纷跑去建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a2dc15a85a8fcd4aa73c6e806b62b2.jpg)
随着自主品牌相继在泰国开设了自己的海外工厂,中国品牌在泰国纯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直接冲到了 70~80%。
随着当地供应链的成熟和更多工厂的成立,中国汽车品牌很有可能会撼动日系车一直以来在东南亚市场的统治地位。
四、中国之光们遭遇的阻力
有顺风,自然也会有逆风
自主品牌在国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也意味着让许多本地的车企失去了原本的营收空间
必然在汽车市场较成熟的国家,激起贸易保护的反制措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22f7ee82d0d988ae81f71500ffe096.jpg)
比如去年,欧盟对中国的汽车出口就开展了一项所谓的反补贴调差,表示吉利、上汽和比亚迪等国内企业在欧洲凭借国家补贴正在进行所谓的不正当竞争。
如调查结果属实,将对这些品牌施加巨额的关税。
美国也将从2024年开始,取消对使用了中国生产电池组件车型的消费补贴,里头甚至还包括了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
于是,诸多原本由中国生产的汽车品牌甚至是电池厂家都纷纷开始在欧洲建厂,以期通过本地化部署绕开贸易壁垒,从而提高竞争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ba40c5114830855becbd0ac10e0aa3.jpg)
吉利目前就已规划在斯洛伐克新建一家纯电车型工厂,除了分摊沃尔沃品牌比利时和瑞典工厂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避免因成都工厂出口而遭受的关税惩罚。
自主品牌出海的大潮之下,全球各国都是充满机会的沃土。
从中国制造出海,再到中国品牌出海,再到如今的中国技术持续出海
“中系车”的概念正在由汽车产业链上的无数中国企业共同书写
大潮奔涌起东方,无数道中国之光汇聚在一起,汇聚成炬
才能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真正见证中国力量的崛起。
中國不斷完善電動汽車問題技術。戰領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