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米的滋味,旧时的记忆:农村小伙伴,你们还记得尝新米的仪式吗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3-16 16:42:45

在文成有句俚语:孝敬长辈自有福,孝敬田地自有谷。对于终年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说,天地君亲师,土地与父母在他们身边触手可及,这让他们对土地与父母的尊重刻进了骨子里。

文成境内是丘陵地貌,七山二水一分田。奶奶家在飞云江畔,山坳里的农田能种两季稻谷,比起南田、西坑那一带山区,能多种上一季。对于祖祖辈辈都种田的农民来说,尽管平添许多忙碌,大家仍乐此不疲。

奶奶家的村口,有一座土地庙。到了秋天,稻谷收割完了之后,土地庙就热闹了起来,奶奶说那是过尝新节。

尝新节没有固定的日子,只要那天是头一次吃当年的新米,就是过尝新节。尝新节虽说没有固定的日子,但是在农村重视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一些普通的节日。奶奶告诉我,她的父亲一年只能吃到两次白米饭,一次就在尝新节上,一次就在大年初一那天,其他的时间,只能吃用番薯丝拼着的白米饭。奶奶说这事的时候,当初我实在想不通,一年到头在田里劳作的农民,竟然才吃到两次米饭。

通常在收割稻谷的时候,就开始酝酿尝新节的节日情绪。

小时候跟着堂哥身后面,一起去田里割稻谷,学着大人的样子,赤脚踏进水稻田里。当长辈们忙碌着收割稻谷的时候,我们要么在一旁捡稻穗,要么在田里抓泥鳅和黄鳝。

让我十分好奇的是,搬到田头的脱粒机。只要踩着踏板,让脱粒机转动之后,把收割的稻谷放在滚筒上,谷粒怎么会就从稻草上分离开来。脱粒机转动时的打稻的声音,夹杂着稻谷脱粒的哗哗声,在农民耳中就是天籁之音,有经验的农民听到那哗哗声就知道今年收成的谷粒饱满。

农村另外一个让我感到好奇的农具就是谷风机。从镇上的碾米厂砻谷后拉回来的大米中还掺杂着很多谷糠。要用谷风车米和糠分开。只要转动风车的扇叶,就能轻而易举地将糠与大米分开。

当白花花的大米倒进自家的米仓时,那时候,才终于明白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尝新节就这样在丰收的喜悦中拉开序幕,首先要摆上香案祭拜先人。仙案上除了摆上常见的祭品之外,还摆上今年的新米。有些富裕的家庭还会去祭拜土地公。

在尝新节的餐桌上,也有很多规矩。做为一家之长,爷爷是要头一个坐上餐桌,他没动筷子之前,谁都不能先动筷。

尝新节那天除了吃新米,还有当季刚采摘的萝卜和大白菜。在餐桌上,爷爷通常要求晚辈,夹一筷子菜之后,一定要扒一口米饭,严禁连续夹菜。当有人违反规矩时,刚伸出的筷子就会被爷爷用筷子拔开。

现在,尝新这两个字都很少有人提及,更不要说尝新节了。去年秋天,在妻子家门口,看着收割机从稻田里驶过,顷刻之间,成片的稻田就被收割得干干净净,稻谷直接就装进了停在一旁的卡车上。看到这一幕,妻子感慨地说,在小时候这片稻田通常要和长辈忙上一整天,如果那时有收割机,她一定会开心得不要不要的。是呀,现在人们在超市里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大米,城市里的年轻人叫着外卖,就能把晚餐送到家里,无法体会田间劳作的艰辛。

过往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被变化着,像尝新节这样的传统习俗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对长辈与劳动的尊重是永远无法被摒弃的。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