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墙壁是土砖垒砌的,屋顶的瓦片一排一排十分整齐,房屋的承重柱都是木头,它历经百年风雨仍屹立不倒,守护了四代人的成长。
在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高庙村1组,有一座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宅子,与乡间小道旁一众新盖的房子截然不同,在阳光照射下老宅的墙壁散发出暖光,让冬季的早晨变得不那么冷清。它就是前不久被列入“荆门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的朱文法老宅,在高庙村书记杨祖兵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这座百年建筑门前。
老宅坐西朝东,由前厅、客厅、厨房、卧室等14个房间构成,房屋基本是土坯结构。老宅是由朱文法的爷爷在1910年前后所建,具体时间已无从查证,朱文法今年已90岁高龄,耳朵听不太清,自从老伴去世后就独自守着这间老宅,平时自己种些萝卜青菜,天气好就晒晒太阳。
打开木质大门进入室内,一束光顺着天井照射到正下方布满青苔的方形渗水坑里。据朱文法的女儿朱运菊回忆,晴天时从天井投射下来的阳光能把屋内照得敞亮,下雨时,雨水顺着天井滴落在渗水坑里就能顺着管道排出去,一旦雨势加大,水会从坑里渗出来,全家人要一起上阵,拿盆子、碗赶紧把水舀出去。除了客厅正门其余房间内的门都很矮,再往房间里走,需要弯着身子的同时跨过门槛,每个房间布局相似,都是简单的土坯房搭配木质家居,屋内灯光比较昏暗,只有几个小灯泡照明。
“以前到了晚上点煤油灯都不舍得,往往很早就睡了。”朱运菊说,当时家里8口人,她和婆婆睡在南边的卧室,两个哥哥住在一块,大姐单独一个屋,土房子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吃饭,一家人围在一起谈天,其乐融融。
每当过年,为图个新年新气象总要将房子粉刷一遍。那时,朱家长子朱运圣和兄弟们一起,到张场扛很多袋泥土回来,搅拌成稀泥,把屋里屋外全都刷上。“以前农村还是有很多土房子的,20世纪80年代后,村里乡亲们陆陆续续把土房子翻建成新的砖房,当时弟弟还小,还要供他上学,为了省钱养家,就全家人一直住着老宅。”朱运圣说,现在为了让老人住着安心,每过两三年就会找村里人帮忙维护一下老房子,家里的晚辈每过几个星期还会带点东西来看望老人。
“老屋在,根就在。”如今子女都早已成家,朱文法老人依然守候在曾经养育了四代人的老宅,守着这间装着四代人烟火生活的根基。(胡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