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没有“丁丁骨”?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有点复杂,因为我们的科学家至今都没有弄清楚其中的原由,毕竟灵长类动物的这块骨头都很小,只有几毫米、几厘米长,变不成化石。
所以现在仍不知道人类祖先是什么时候舍弃“丁丁骨”的,又为什么要舍弃它?不过根据现有的证据,我们还是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丁丁骨”是啥?顾名思义,这玩意就是长在小丁丁里的骨头,大部分为长条状,还有一些是三叉戟状。比如说雄海象的丁丁骨又细又长,长得像一根棍子,松鼠的丁丁骨前端有尖尖的齿。
其次,丁丁骨是独立的,没有和其他骨骼连接。当准备“战斗”的时候,这块骨头会被肌肉推入丁丁内部,这样的组合可以给雄性动物们提供许多便利和优势。比如说提高效率、促进排卵、克服摩擦等等。
除此之外,丁丁骨在整个哺乳界都很常见,像食肉目中的狮子、老虎、狗子、猫子、狼、狐狸等,还有啮齿目的老鼠、水豚,食虫目的刺猬等等。
回头再来看看人类的亲戚,在所有的灵长动物中,只有现代人和蜘蛛猴没有这根骨头,其他的都有,甚至连和人类基因最相近的倭黑猩猩都还有丁丁骨,这就证明是我们人类把这玩意丢掉的。
看到这大家可能都不理解了,既然“丁丁骨”有那么多优势,而且别的哺乳动物都在用,为啥人类祖先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人类之所以会淘汰丁丁骨,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1、人类没有固定发情期,雄性间的竞争力不大。
自然界中的很多动物都有一个特定发情期,常见的是在春季或秋季。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雄性动物们想要延续后代,那就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足够多次的交配。
在这种状态下,召之即来的“丁丁骨”简直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而人类没有固定的发情期,一年四季都可以亲密,这种方式的产生,为人类雄性减去了一大半竞争者,随时准备战斗的“丁丁骨”也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此外,现代人实行的还是一夫一妻制,在这种婚配方式的影响下,人类雄性的竞争压力更小。
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虽然还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但是雌性在一段时间内基本只会和一个雄性亲密,这或许是为了节省竞争消耗,用节约下来的能量发展大脑。
2、时间太短了
实际上,那些拥有“丁丁骨”的动物,它们的亲密时间普遍都很长,这样可以提高它们每一次交配的繁殖成功率,同时阻止其他雄性求偶,而人类平均时长通常不超过7分钟。所以这块骨头在繁衍后代方面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不过人类雄性放弃这块骨头之后,又进化出了一个神奇的特征,那就是蘑菇头,同时在丁丁的头部加了一个冠状脊。这道沟的作用可不小,它可以像勺子一样,将上一位雄性留下的东西给刮出来,从而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这可能是雄性失去了丁丁骨之后,为弥补繁殖成功率增加的机制。
3、雌性的选择
实际上,拥有“丁丁骨”的雄性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而且这块骨头不用的时候是藏在腹部,平常不会显山露水。
而根据研究发现,在远古时期,有一部分人类由于基因突变失去了这块骨头。当这些人类失去“丁丁骨”之后,丁丁的外观便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开始不再藏于腹中,而是直接挂在外边,并且体积有所增加。
这种外露式的大丁,无疑成为了新的炫耀资本。
这好比是一份自我介绍的简历,就像长鬃毛的雄狮,羽毛艳丽的雄鸳鸯,还有开屏的雄孔雀等等,这些自我介绍都能够获得雌性更多的青睐。
被摸到发亮的裆部又因为这种突变没有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同时顺应了人类的演化,所以被保留了下来。
可能是在70万年前,人类就基本失去了这些基因代码,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丁丁骨的外露大丁,这也导致了人类的丁和那些灵长类近亲的丁在外观上截然不同。
可以说,人类失去丁丁骨的这个过程,是人类从“雄性嫉妒”到“雄性互相宽容”的见证,也是人类进化的又一佐证。那么,你认为人类为啥不要丁丁骨呢?
好,不然一天到晚撅在那里多难为情。[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主要是有骨头兹愣着穿裤子不好看[哭笑不得]
原来我们的蘑菇头。。是用来刮上一位[得瑟]
stop!我就是上一位
人有良心七都有骨[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动态图里的灰兔那么虚的嘛,1分钟不到就不行了![哭着笑][哭着笑][哭着笑]
达尔文最后也没确定进化论就是正确的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就人和禽兽的区别![得瑟]
就是少了这骨头,才带起了震动产业,还有农业。
[点赞]
主要是为了防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