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家好像总是和“大核”结缘。今天,他们公开往海洋里排核废水;12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24年前,日本东海村发生了核临界事故;在70多年前,这个国家还遭到了两颗原子弹的核打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原子弹袭击的国家。
核废水扩散图大家虽然都知道广岛、长崎的故事,但其中的一些细节估计很少人了解。
比如说,为什么美国没有选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而是选择了广岛和长崎?
原子弹爆炸后不是100年都不能住人吗,为啥广岛和长崎很快又恢复如初了呢?
如果让一个中国人来选择往哪投放原子弹,最标准的答案一定是东京,一朵小蘑菇云直接将日本帝国主义连带着天皇一起轰碎,这样难道不更爽利吗?
其实在计划之初,美国人也是想炸东京。
当时,鹰酱那边列举的轰炸目标总共有17座城市,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东京,然后根据城市面积、人口分布依次是川崎、名古屋、京都、大阪、广岛、小仓、长崎等,基本涵盖了日本的各大城市。
但为了方便战后对日本的管理,以及保护文物,所以选定的城市又只能控制在中等大小。太大可能会损坏文物,太小了又起不到威慑,测试不了原子弹的实际效果。
此外,在同年3-5月的东京大轰炸中,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地都已经被烤熟了,一大半城市区域还是废墟,所以也没什么好炸的。
全是熟人在筛选掉这些不合格的目标之后,就只剩下长崎、小仓、广岛还有新澙。当然了,这些城市全都是帝国主义的加工厂,每一座城市皆沾满了鲜血,所以没什么好可怜的。
经过最后一轮调整之后,美国决定将轰炸顺序定为广岛第一,然后是小仓和长崎,最后是新澙。
小仓兵工厂广岛作为头号种子选手,不来个开门红那都说不过去。于是在1945年8月6日上午,一枚原子弹便从1万米高空落入长崎市中心,它就是大名鼎鼎“小男孩”原子弹。
仅过了43秒,这颗重达4吨的枪式原子弹在相生桥上空引爆。瞬息之间,一道耀眼滚烫的白光四散而开,巨大的蘑菇云在城市中央缓缓升起,整座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无数人化为了一道道焦黑的影子。
在小男孩爆炸的当天,广岛当地有8.8万人死亡,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日本人在核辐射中陆续死亡。但因为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日本政府并没有报道这则消息,只是称广岛遭到了破坏。
不过让日本人想不到的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第二颗属于小仓的“胖子”原子弹已经在路上了。
事实上,在广岛爆炸的3天后,也就是8月9日,载着原子弹的轰炸机就开向了小仓。但因为当天小仓的上空云层密布,飞行员盘旋了几圈都没找到一个空档,所以只能飞往下一个目标,长崎。
那个时候,长崎的天气也不怎么好,所以美国最初是想用雷达进行轰炸,但后来长崎城区北部上方的云层出现了空隙,美军便决定目视投弹。
当天10点58分,重达5吨的内爆式原子弹在500米高空爆炸,约6.7平方公里内的地区瞬时间化为焦土。
截止到1945年年末,长崎核爆共导致7.3万人死亡,核辐射对当地的影响更是持续到了今天。
然而奇怪的是,在核爆过后,广岛和长崎不但没有成为不毛之地,反而很快就重建住人了,广岛在1994年还曾举办了亚运会,这又是为何呢?
我们都知道,核反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核裂变,一种是核聚变。裂变就是将钚、铀这类重元素通过中子轰击,裂变成更轻的元素,并在裂变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像广岛、长崎原子弹还有核电站运用的就是裂变原理。
核聚变就是将轻的元素(比如氢)通过高温高压结合成重元素,并在聚合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发光发热的,而氢弹运用的也是这种原理。
核裂变再来看广岛和长崎,虽然广岛原子弹重达4吨,但高浓度的铀-235含量只有45公斤左右,而且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没参与裂变反应,所以即便有核辐射,它的总量也不大,加上后续被雨水冲刷稀释,核辐射很快就能下降到安全范围。
所以广岛没过多久就重建住人了,现在常住人口约为110多万。
重建后的广岛此外,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对这两座城市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工作,据说当初广岛和长崎的地都被挖了好几层,包括清除广岛中心和周边区域的街道,公园里的放射性土壤,对于那些受到污染的设施、建筑,日本政府也在大力拆除。
而和这两颗4吨多的原子弹相比,当年切尔诺贝利4号核反应的核燃料大约有180吨,这样的核事故才是最危险的。
日本作为全球唯一一个遭遇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最讨厌核武器的应该是他们,但最爱排放核废水的也是他们,在这一来一去之间,当年被核武器炸死、辐射死的那30多万人好像都白死了。
原子弹用的纯铀就十来公斤,而核燃料虽然含量低但都是数以吨计,但论辐射是不在一个量级的!
是因为一开始投放原子弹需要用飞机运过去,手动投弹,东京这种防守严密的城市你怎么飞得进去,说不好没飞进东京就被击落了
鬼畜啥事都做得出来……
原子弹下无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