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台是过去梳妆打扮时放在桌案上,用来支放铜镜的小型家具,分折叠式和宝座式两种。前者体型较小,比普通官皮箱大不了太多。
从传世实物来看,明清黄花梨折叠式镜台的数量不少,一般的不过二三十万元,什么样的藏品敢号称百万级?
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的一件精品,从结构到装饰,再到来历都无可挑剔,具备了顶级水平。
黄花梨折叠式镜台,长41.3宽41.3高27.9厘米,断代为十七世纪,大概是明末或清初时期。
镜台整体上属于高束腰构造,台面边抹攒边打槽装板,上竖立墙围成浅屉,下方很长的一段是腿子上截,后三面镶雕花板,正面安对开门;门下设托腮,牙条壸门式,三弯腿上端造抱肩榫和长短榫,顺序将各构件连接在一起,如上图所示。
浅屉内设支放铜镜的背板,两边四抹攒框,另加五根短材分界为三层八格,下层中间有升降式荷叶形托子,以适合不同直径的铜镜;正中方格安角牙,拼出四簇云纹,镜子背后的丝绦从这里穿过垂下。
其余六格饰以花板,四外踩地起长方形开光,浮雕梅花和枝叶,刀法精湛、工手不凡。
值得一提的是,其外刷槽装板方式和《明式家具珍赏》第162例如出一辙(上图),雕刻图案显得格外精神饱满、富有张力。
背板后面,两横两纵四根方材攒工字型支架,后方横材插入浅屉侧边为轴,另一根围绕旋转支撑,收放自如十分便捷,是为折叠式。
接下来将看到台面以下的装饰和造型,以及对开门里面的情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