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5年1月17号,星期五,一起来看今日十个要闻。
一、我国科学家成功试验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航天星闪"。这项国产技术传输速度比蓝牙快30倍,还能在太空环境中稳定工作,有望取代火箭上重达500公斤的线缆系统。"航天星闪"技术的突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完全自主研发的通信协议,它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将火箭通信从"毫秒级"提升至"微秒级"。更重要的是,它能大幅减轻火箭重量,提升运载能力,降低发射成本。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通信技术迈入新阶段,对推动航天产业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1月16日,哈铁工业公司成功调试新研发的“无缝线路钢轨状态自动监测系统”,首次应用于黑龙江铁路。此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钢轨位移实时监测与预警,极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尤其在温差极大的黑龙江地区意义重大,减少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的钢轨故障风险,提高了旅客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三、1月16日,天津滨海机场1号航站楼国际进出港新场地转场投用。新场地调整了国际出发和到达流程流线,硬件设施焕新,增加了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等。1号航站楼此后只服务国际旅客,适应业务量增长,提升服务品质。

四、我国已有11个省份的81个统筹区开通医保钱包,能实现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国家医保局将推动其他地区开通并上线相关功能。

五、AI助力药物研发,能提升效率、降成本、缩周期。我国将入AI药物研发快速发展期,成果转化是关键。AI在药物研发中从被质疑到广泛应用,是实力使然。它能提效、降本、缩周期,我国也将快速发展。但成果转化是关键,跨学科合作、数据整合也需重视,未来AI在医药领域潜力无限,值得期待。

六、中科院科研团队成功突破 “多核” 磁共振成像技术。这项技术打破传统单一成像维度,不仅能检测氢,还能探测磷、钠等多种原子核。其呈现的影像如同从黑白变为彩色,能清晰反映人体元素分布,为疾病诊治提供全新视角,将助力精准医学发展,为人体健康监测提供更有力的工具。


七、航天科技集团七院航天电液自主研发的AI煤流煤量监控系统在安徽淮北许疃矿成功试运行啦!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煤流动态图像,结合传感器数据,精确计算煤炭流量。这不仅大幅提高了煤炭产量统计的精确度,还为煤炭运输系统的变频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八、青龙门大桥的5号主塔下横梁型钢骨架成功吊装完成,标志着这座世界级跨海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大桥将连接佛渡岛和梅山岛,对推动宁波舟山港发展、改善区域交通具有重要意义。施工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确保了安全高效的建设进度。

九、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净土产业园区利用智能化大棚,突破气候限制,保障冬季蔬菜供应。园区内800多座大棚种植20多个品种蔬菜,采用无土栽培、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坚持绿色无公害种植,严格检测,确保蔬菜安全。

十、华为与安徽电信合作,成功破解全国首条2.1GHz+3.5GHz 3CC 5G-A网络在京沪高铁建设中的难题,创新性地采用1.8GHz+2.1GHz双频8T8R等先进技术,使部分路段网速超过700Mbps,大幅提升该段地铁5G网络覆盖率和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