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微小说:娘子,为夫错了

抗抗说小说 2024-04-26 22:30:2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地......”王东林在自己的小书房看书,反反复复的念着这几句。

李晓梅在门外坐着小板凳择菜,听着屋里的王东林念书,嘴角忍不住的往上翘。李晓梅也是听过这几句话的,自己以前跟女先生上过课,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彼时王母也坐在旁边择菜,王父拿着大碗茶有一口每一口的喝着,眯着眼打瞌睡。王东林念了这段文章,就出门和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话。王母边择菜边问道:“儿子啊,我看你时不时的就念刚才念得这几句,我都快会了。”

李晓梅听了这话,暗暗压住笑意,旁边喝茶的王父,睁开眼笑说:“你会背了,你当那么简单就会了。”王母被自家老头子说的不好意思。旁边的王东林却说:“母亲问得有道理。正所谓圣人之言共三分,反复揣摩才能知其一,格物致知知其二,时而温故知其三。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人生体会不同,知识涵盖不同,理解的意思自然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时常温习才好。正如书中所言‘温故而知新’也。”

王东林说这段话时,李晓梅也是在择菜,她虽然读过一些书,但远不如王东林或者什么才女读的精通,但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她一边择着菜,一边做恍然大悟状说:“你说的这个我明白。这就像做饭一样,我刚学做饭时掌握不了火候和技巧,火不是太大就是菜太咸、太淡、太生、太烂,总是没办法做到恰到好处。等到我学会了菜的味道变好了,但是我十五岁做和十四岁做的同样的一道菜味道也会有些差别,因为我知道该怎么调一下口味,该怎么控制菜量。就像我现在做的菜和十五岁做的菜也不一样。”

李晓梅这些话听得王东林和王母、王父哈哈大笑。王母觉得把读书和做饭放在一起对比有些不妥,笑说:“读书是读书,做饭是做饭。做饭哪里能跟读书比。”王父是没读过什么书,但是李晓梅做饭这段话还是听懂了,他觉得这段话是没有毛病的,不过他看众人都在笑,也跟着笑了。倒是王东林为晓梅解释:“就是这个道理。不管是做饭和读书都是人生的大智慧。如果只知道死读书不解其意,那跟没有读书并无区别。把饭做好了,人人爱吃,不仅吃饭的人心情好,做饭的也会有成就感,如何做好饭这也是一种学问。孔子也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孔圣人用做饭来讲解治国,可见做饭也是一种修行。人生的大智慧不外乎是从生活中的经历来的。”

这话说的另外三人一愣一愣的,李晓梅是没想到“原来孔夫子也说过如此的话,那自己这段话就不算冒犯读书人了”;王母是“孔圣人都这么说,那肯定没错。要不然儿子也不会这样讲”。倒是王父举一反三大嗓门说道:“可不是这么说的。俗语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想我们的祖师爷鲁班不也是这样的人物。”

王东林附和到:“正是这个意思。”王父见自家儿子肯定自己的想法,心里直乐开了花。王母听得晕晕乎乎,不过李晓梅却是能懂一些。她为自家相公能肯定自己心里感到甜丝丝的。王东林是秀才以后说不定是官老爷,而自己只是一个略识得几个大字的乡野村妇,有时候看着两人间的差距,她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如果相公以后嫌弃自己怎么办,如果相公当官的时候遇见一个比自己漂亮、读书多的人怎么办。可是今天,她看自家相公毫不犹豫的站在自己这边,心里简直比蜜还甜,前些日子的担忧立马烟消云散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那日一家四口探讨读书和做饭以后,李晓梅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厨艺更上一层楼,既然读书上没有什么天分,自己就专攻特长,好好做饭。“抓住一个人的心,先要抓住一个人的胃”这成了李晓梅不断奋斗的目标。半个月下来,李晓梅每天在厨房里窝着钻研厨艺、学习新菜,或者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鱼肉蔬菜,还让王东林帮忙找了一本专讲做菜的《五味菜谱》来学习,最后厨艺是大有进步,王母和王父都赞道“这比外边酒楼的也不差了”。这让李晓梅心里成就感十足,干劲更足了。

再说李晓梅不断地改进厨艺,家里的伙食是一天比一天好,王父王母和王东林三个人因着吃得好心情好,明显都是脸色红润。尤其是王东林,因为李晓梅见他读书特别辛苦、费眼睛,每天都变着花样的给他熬汤,喝的他整个人身心舒畅,略微有些发福。这让王东林有些苦恼,总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体重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每天都晨起锻炼。你别说自王东林养成了晨起锻炼的习惯,他明显感觉体质提高了,看书多看一会也不觉得累。

所有的这些变化,王母和王父是都非常满意的,对李晓梅这个儿媳妇也是满意的没话说。只是有一点,这两个小夫妻结婚都半年多快一年了,李晓梅也没有一点怀孕的迹象。王母每天看见隔壁那个活蹦乱跳的马小二或者看见街口李大娘抱着一周岁多的孙女遛弯,她都羡慕的不行。

晚上王母和王父提起了这个孩子的事情,嘴里怨到李晓梅不争气,快一年了都没个孩子的影。王父还是有些理智,半解释,半数落:“这有什么好着急的,该来的总会来。东林现在主要精力是读书,明年可是要考试了,有个孩子他还能看下书去。”

王母知道是这么个理,但是嘴硬:“他看他的书,要是有了孩子哪里用到他搭手,我自己就能看了。还是这个李晓梅不争气,要不然我也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孙子了。”

王父听到这倒是不满这个老婆子了:“什么争气不争气,这是能瞎说的话,你是还想向上回闹得大家都不开心?”

王母还想说什么,被王父截住了话头:“这个儿媳妇挺好的,天天手脚不闲着的做家务,你看自从这个儿媳妇进家门,你做过多少活,脸都胖了一天。”

这句话王母不爱听了,好像自己光偷懒压榨媳妇了,挑高了嗓子喊道:“我就是看别人家个个抱着孙子,我都不能羡慕了。这还不就是晓梅不争气,要不然早怀孩子了,你看李大娘的儿媳妇不也是嫁到他们家三个月就怀了身子,现在孩子都周岁了。”

王父见老婆子挑高了嗓子的叫嚷,忙压低声音说:“你就不能小点声,非把事情闹出来?”

王母来劲了:“我凭什么小点声,我在自家说自家的事,怎么还得偷着藏着。”

王父真是觉得王母不可理喻,翻过身背对着她不说话了,只说了一句:“你就故意闹吧,等他们都听见了,到明天看你有什么脸。”

王母看这模样,才反应过来自己又过激了,也是不乐意的用鼻子“哼”了一声,小心嘟囔,倒是不知道嘟囔了个什么。

窗外想起王东林的声音:“爹娘,这大半夜的可是吵架了?”

这一问,激的王母赶紧坐起来,连王父都是半起身,直勾勾的看着窗外,又死瞪了老婆子一眼。

王母心虚,顿了顿呼吸,回到:“没有,赶紧去睡吧,这么晚了,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呢。”

窗外的王东林听着爹娘也不像是吵架的样子了,便回了一句:“那爹娘也早点睡。”

王母忙不迭的应声。等到窗外没了王东林的声音,王父朝王母使劲压低了声音说道:“看吧,看你明天怎么说,你就非要把好好个家闹得不安生。”说完朝里睡了。王母心里更是没底,唯恐李晓梅听到了。

其实李晓梅和王东林都听到了。王母说的那么大声怎么会听不到。李晓梅就想着孩子的事情一夜未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晓梅心里存着事,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就像婆婆告假,想要回趟娘家,也回绝了王东林一起陪同的意思。

王东林要去书店送书,正好能同自家娘子同行一段路。

两人并排着,一路无话。快要分别了,王东林叫住李晓梅:“晓梅,我娘昨晚说的事你不要在意。我们刚成婚半年,并不急着要孩子。”李晓梅低着头不说话。王东林没有办法,叹了口气,接着说:“娘就是随便说说,你不要当真,孩子讲究一个缘分,咱们这么年轻,肯定会有的。你不要有压力。”李晓梅这时才抬起头看着王东林道:“我知道,只是娘昨晚那样说,我不知道怎么面对罢了。你去送书吧,我回娘家走走。”

王东林见李晓梅可算是说话了,说道:“那我送完了书去岳父家接你?”

“嗯”李晓梅轻应一声。

王东林一步三回头的走了,李晓梅怏怏不快的回了娘家。

等回了娘家,只有李母和嫂子在家,李父和哥哥去上工了。李母和嫂子见李晓梅一脸的忧愁,便想法开解,忙问她怎么回事。等李晓梅说清了事情的原委,气的李母是破口大骂:“这个老虔婆,就是存心埋汰人,没有好心。上回的事情还没找她说清楚,这回又这么说我的女儿,这是打量我们家好欺负是怎样。”

李家嫂子听了这话也是十分生气:“你这个婆婆也是,这话是随便能说的吗。别说你们结婚刚半年,单说人家结婚三年才抱上孩子的人家也没她这么心急。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虽说这王母是李家嫂子长辈,但李家嫂子也实在是为自家小姑子感到不值,自家小姑子在家时和自己相处的很好,自己也是看着的,不说家里有两个使唤丫头不用做什么活,但是家里人对小姑子的疼爱程度,也不舍得她做什么。谁知道王家这家人不识抬举,好好一个小姐嫁过去,天天当丫鬟的使唤就算了,还要平白挨这许多埋怨。真是气人。

李晓梅本来心中只是不快,听自家娘亲和嫂嫂这么向着自己,又想到之前被说“不贤惠、要休妻”的事情,心里委屈更甚,眼泪立马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李母和李家嫂嫂见了,心里更是心疼。只能轻言慢语的宽慰晓梅。

这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着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李晓梅,李母和李家嫂嫂除了安慰一时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孩子的事,哪能说急就有的呢。

0 阅读:0

抗抗说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