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顿时,细读苏轼的沉浮,便豁然开朗》

乐观者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悲观者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关于命运的箴言,如星河璀璨,各放异彩。
北宋文坛的明月苏轼,少年时"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却在中年后历经三度贬谪。他的命运跌宕起伏,看似时局动荡所致,实则暗藏处世之道。那些刻在竹简上的诗篇,恰似穿越千年的明镜,照见改变命运的密钥。
01
锋芒太露,运难长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正是苏轼初入仕途的写照。新科进士得欧阳修盛赞,制科考试百年第一。然乌台诗案中,新旧党争的利箭,正射向这只锋芒毕露的"西北望之狼"。
如同龙泉剑过刚易折,青年苏轼的锐气刺破了官场潜规则。他在《凌虚台记》暗讽太守,在奏折中直言"苛政猛于虎"。黄州贬谪的结局,早在这些锋芒毕露的文字里埋下伏笔。
02

失却良伴,舟难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里"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藏着命运的重要转折。发妻王弗的早逝,让这艘人生航船失去了最重要的压舱石。那个能在屏风后听政、及时提醒夫君慎言的红颜知己,化作明月夜里的短松冈。
后来与王闰之的婚姻虽举案齐眉,却再无人能在他欲出妄言时轻扯衣袖。当朝云也香消玉殒,惠州孤山上的六如亭,空余"高情已逐晓云空"的怅惘。稳固的情感港湾,原是抵御命运风浪的基石。
03
误陷党争,途多舛
《被贬儋州》中"垂天雌霓云端下"的迷茫,映照着政治漩涡中的困境。新旧党争如钱塘潮涌,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愚不适时"的自嘲,反成政敌攻讦的利刃。从黄州到惠州再至儋州,每一次贬谪都是站队失误的代价。
在给李常的信中写道:"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这种不站队的文人风骨,恰似白鹤立于鸡群。当世人都忙着选边站时,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才是乱世中的生存之道。
04
心境豁达,路自宽
《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藏着命运转折的玄机。黄州城外的东坡,从"自笑平生为口忙"到"长江绕郭知鱼美",完成了从愤懑到豁达的蜕变。
儋州贬所发明烤生蚝,惠州城头醉倚朱阁,这种"不择地而安"的智慧,让他在瘴疠之地开书院、兴水利。正如《超然台记》所言:"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心境的转变,终将荒芜贬途化作桃花源。

05
回望苏轼六十六载人生,恰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的浩叹。但他在《自题金山画像》里留下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却将苦难淬炼成璀璨星光。
改变命运的密钥,就藏在那些看似困顿的岁月里:藏锋守拙以避祸,珍重情义得心安,独立清醒远纷争,豁达超然天地宽。当我们将生命活成"庐山烟雨浙江潮"的风景,命运自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