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诗!字句排列如宝塔!现代诗的前身?

国学传播 2024-06-04 02:08:43

溯源

宝塔诗,对多数人而言算是很陌生的一个名词,但对诗歌爱好者而言,应该有所了解。

宝塔诗,由“一字至七字诗”演化而来,因其上尖下宽,排列形状如宝塔,故得名。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出现于隋朝,隋代释慧英著有的《一三五七九言诗》可以为证。

举例说明

唐代诗人元稹的《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首典型的宝塔诗,且不论水平如何,这种文字形式确实很有形式上的美感,颇有些玩文字花活的感觉。

“宝塔诗”的体例常常既立题,又押韵。以物(茶)为题,以题(茶)为韵,且一韵到底。

在诗中,诗人可以托物言志,也可以状物摹形。每一句都各自成对。

诗的首字,既是第一句,也是标题,还是音韵,同时限定了全诗的内容。其他六对,都采用隔句押韵的形式。

现代诗的鼻祖?

宝塔诗的典型形式:以单字起句,逐句字数渐增,从一字到七字逐句成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韵律鲜明。

独有的文字排列成宝塔状的宝塔诗,外在的形式美,兼具内在的文字美,二者相结合后,更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乐趣。

闻一多先生曾提出诗歌艺术的“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体现在诗歌的节奏韵律上,“绘画美”体现在诗歌的布局意境上,“建筑美”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

宝塔诗的形式美是独一无二,对现代新诗的发展影响很大。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现代诗诗人在创作新诗时都曾采用过类似宝塔、阶梯等诗句排列的形式,可见现代新诗对宝塔诗的创作形式也是有一定借鉴的。

双塔诗

双塔诗是在宝塔诗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的一种创作形式。这种形式的诗并不多见,下面提供一首唐人作品以供鉴赏。

唐代诗人张南史的《花》

花,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结语

作为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独有的艺术创作形式,宝塔诗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耀眼夺目,又极具文字趣味。

虽然有些人认为宝塔诗有文字游戏之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宝塔诗数量较少,并没有留下足够震铄古今的顶级诗作。这也可以看出,宝塔诗的这种创作形式对诗作的层次是有一定制约的,不利于诗人的充分发挥。

不论如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宝塔诗仍旧值得我们了解、欣赏甚至可以尝试去创作,既有益身心,也能够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