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福为虚,后福为实:年轻有福不算福,老了有福才是福

少年的曹阿斗 2024-11-22 02:29:13

佛说:“人生福报都有定数,过早的消耗尽了福报,磨难是迟早的事。”

真正有福气的人,往往是那些前半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后半生才迎来转机的人。

老话说:前福为虚,后福为实。

人生的酸甜苦辣大致是平衡的,先经历了不好的,接下来就是无尽的后福。好福不怕晚,后福才是真正的福。

《了凡四训》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自己的福报自己修,心之所想,行之所向,有什么因便有什么果,全在自求多福。

自古以来所有的智者都是在世间历事炼心的,孔子、老子、王阳明、曾国藩哪一个不是在世间成事,在事中炼心,成为立身行道之人。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有福报的人,并不是代表他一切都顺顺利利的。相反的,真正的有福之人,是经历极大的挫折、磨难后,依然屹立不倒的人。

所以老祖宗讲“德不配位”,这个“德”就包含着人在经历了很多挫折之后的反思。这个反思,会在思想和行为上,重塑一个人的德行。

现在的卑微,未必代表了未来的卑微;现在的落魄,未必代表未来会倒霉。一切,都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道德经》中有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本质,绝对不是让我们到了后半生才发展,而是让我们明白,早年的不幸,都在为我们的后半生铺路。

有道是:“伺机而动,厚积薄发。”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老天爷之所以给你这么多困难和痛苦,是让我们在事上练心,使得自己心志坚定。

遇到痛苦,如果不反躬自省,克己复礼,克除心中的私欲,那么心中的天理就得不到彰显。

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事情,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一个人只要心静下来,止下来,定下来,中正合一。天地之间的能量就会被你吸引,你就会自然迸发,源源不断的智慧,灵感和喜悦。

内在能量一旦充足,你的所有行为模式,都会是完全不同的选择。

无论是你的智慧,你的方法,你的灵感,还是你的行动力,你的执行力,还是你对天地的感知,你对万物的感知。包括你所做的任何决策,都会完全不一样。

人生就像是场马拉松,走得快不算本事,走得稳才算扎实。

历史上的诸多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一句鸡汤,而是人们可以做到的事。

人生没有固定的答案,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有变数和转机。

古人云: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心不死则道不生。

所有大彻大悟之人都曾无可救药过,水到尽头是瀑布,人到绝境是新生。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再美好幸福的时光,也会夹杂着几许痛苦和哀愁。

在人生中那段异常难过的日子里,不要害怕,夜再长黎明总会来,寒冬至极,春天就会来到。

《道德经》曾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

没有绝对的顺利和不顺利。坎坷的经历会锻炼你的能力,悠闲的人生会消磨你的意志。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减衣增福,减食增寿,末法时代,不要乱消耗,不要瞎浪费。才能守住自己的福气,一生平安。

祸莫大于不知足。一个懂得知足的人,也是一个有福之人,知足者永远活在快乐当中,不知足者,即便拥有万贯家财,也无法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衣服,够穿够用即可,不必贪多贪贵。吃饭,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胡吃海塞。睡觉,规律作息才好,不要日夜颠倒,熬夜放纵。不消耗不浪费,少买用不到,穿不着的东西,内清外简就是中和状态。

真正有福之人,少私寡欲,活得简单而克制,懂得放下执念,看淡名利,有节制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内心丰盈富足,生命的境界更辽阔。

积累福报,除了去行善以外,还可以选择修正自己,多去格物修身,让自己少犯错误,这其实就是在积累福报,你少造一个恶,就是增加一份福气。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人生的所有福报,都藏在厚道里。

一念善心起,万千福报来。

3 阅读:154
评论列表
  • 2024-11-22 18:46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少年的曹阿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