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上海早报》记者简光洲发表一篇名为《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文章,矛头直指当时的乳业龙头企业三鹿集团。
文章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很多读者不相信简光洲的报道,纷纷为三鹿集团打抱不平,指责简光洲扰乱中国乳业市场,恶意抹黑民族企业。

简光洲和《上海早报》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直到当天晚上,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高度怀疑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
人们才幡然醒悟:原来大家都信错了人,也骂错了人。
一时间,简光洲从抹黑民族企业的恶人成为“敢于揭露事实真相,拯救中国成千上万婴儿”的平民英雄。

“真相因良知而显露,黑幕因勇气而洞开。”
因为敢于揭露行业黑幕挽救无数婴幼儿的生命健康,简光洲获得“2008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
就在人们期待简光洲继续代言媒体良心,为更多人发声时,2012年简光洲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留下一句:“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便消失在公众的视野。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当初敢于直接点名三鹿集团的简光洲现在究竟怎么样了?

2008年6月,甘肃一家医院首次接收了一名患有肾结石的婴儿,随后几天又陆续接到新的患病婴儿。
短短几天的时间,医院接收症状相似的患病婴幼儿已高达14例,这引起泌尿科主任张伟的高度重视。
这么小的婴儿为什么会患有肾结石呢?要知道这种疾病发生在婴幼儿身上的概率本应该是微乎其微,为什么同时有这么多婴幼儿患病呢?
为了寻找病因,张伟向所有患者家属了解婴儿的情况。
张伟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所有患病婴幼儿都有一个共同点:食用过三鹿婴幼儿奶粉。

张伟立刻想到5月发在天涯论坛上的帖子,矛头也是指向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当时有一位浙江的妈妈在天涯论坛发帖称:她在超市购买了15包三鹿奶粉,她女儿喝下三鹿奶粉后,尿液中明显有黄色颗粒。她怀疑奶粉有问题,立刻联系三鹿集团,却被告知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不久汶川发生地震,这位妈妈在电视上看到三鹿集团向汶川灾区的婴幼儿捐献奶粉的新闻,立刻发帖质疑:《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
当年天涯论坛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几天时间帖子的浏览量就达到几十万,评论上千条,此帖正式揭开三鹿奶粉丑闻真相的一角。

想到这里,张伟意识到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经过谨慎地分析,张伟医生可以确定这些婴儿的病因都与他们所喝的三鹿奶粉有关。
于是张伟将这些婴幼儿的检查报告汇总整理,并把整理好的材料送到各大报社。
张伟希望有报社能将此事进行报道,引起三鹿集团和全社会的重视,不要再让问题奶粉危害更多的婴幼儿。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没有媒体愿意点名三鹿集团,因为当时三鹿的品牌影响力太大,记者的报道稍有不慎,就会断送自己和报社的职业生涯,没有人愿意冒险。
就在张伟失望至极,准备无功而返时,有一位刚从汶川地震现场赶回来的记者接下了这个新闻,他就是简光洲。

简光洲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二话没说就接下了这个新闻。
但是作为一名职业记者,简光洲深知要想报道这个事件,无异于蚍蜉撼树,不仅要有充足的证据,还要保证信息的准确、严谨。
因为简光洲要曝光的三鹿集团在业界有极大的影响力,三鹿集团曾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

而且三鹿集团还多次登上央视新闻,尤其是2007年9月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还对三鹿进行特别报道——《1100道检测关的背后》。
报道中指出:三鹿奶粉在出厂前,要经过1100道检测检验,品控极其严格。
节目中,三鹿集团副总裁王玉良信誓旦旦的承诺:生产婴幼儿奶粉,你的质量就是婴儿的生命,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确保每一袋产品安全可靠。

没曾想,这些承诺的背后却是被掩盖的真相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当然这是后话。
正因为有央视一次次的专题特别报道,三鹿集团良心企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可见,简光州想要揭露三鹿奶粉让婴幼儿患病的事情真相谈何容易?
明知困难重重,简光洲也要迎难而上,因为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要守住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

简光洲向三鹿集团有关部门了解情况,都被相关部门以产品没有质量问题拒绝采访。
于是简光洲一边自费购买了市场上不同批次的三鹿奶粉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一边在网上搜集各种资料,到全国各地明察暗访,调查取证。

理清工作简光洲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甘肃,亲自到医院了解患病婴幼儿的情况。
看着病床上几个月大的婴儿,因为喝下三鹿奶粉变成了“大头娃娃”,还要忍受终身透析带来的病痛折磨,简光洲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件事水落石出,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同样的伤害。
这时简光洲送检奶粉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送检奶粉中非乳蛋白氮的含量严重超标。
奶粉中的添加剂三聚氰胺就是一种非乳蛋白含氮物。
真相已经慢慢浮出水面!三鹿奶粉存在质量问题毋庸置疑。

回到上海之后,简光洲根据自己各种明察暗访的调查,结合张伟医生的报告,连夜赶写这篇新闻稿。
9月10日晚上,当简光洲把曝光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文章交给编辑部时,他也把自己办公桌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收拾好了,他已经做好了第二天文章见报后自己被迫离职的准备。
9月11日,《上海早报》率先发表了《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文章。

1个小时不到,简光洲的文章被各大媒体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转载。
正如简光洲所预料的那样,评论区里一边倒地指责他打压、抹黑民族企业,质疑他是为了博眼球进行的不实报道。
三鹿集团也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关,声称三鹿集团的产品绝对没有质量问题,没有证据表明婴幼儿患病与三鹿奶粉有关。

同时,三鹿集团也早已经向《上海早报》打来几十通电话,每一通电话都是指责简光洲和《上海早报》的报道“不实”,扬言要找报社算账。
9月11日中午,甘肃省卫生部门召开记者发布会:“1名婴幼儿因肾结石医治无效死亡”。
随即三鹿集团再次发表声明,再次否认三鹿奶粉存在质量问题。
11日晚间,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高度怀疑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卫生部的声明一出,三鹿集团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改口承认市场上流通的8月1日前生产的部分三鹿奶粉存在质量问题。
白天还言之凿凿地否认产品存在任何质量问题,晚上就改口承认某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这打脸来的也太快了。

其实,三鹿集团早在几个月前就检测出自家生产的奶粉三聚氰胺严重超标。
检测结果出来之后,三鹿高层曾召开一次长达10个小时的会议,会议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对媒体封S消息,以更换包装而非产品质量问题秘密召回供应商手中的奶粉产品。
同时,要求集团上下统一口径,对外将三聚氰胺称为A物质,不断召开新闻发布会洗白自家产品,声称:奶粉中A物质含量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如果没有简光洲点名报道三鹿奶粉质量问题,卫生部下场检测三鹿奶粉,“A物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谎言永远无法被揭穿。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黑幕被一一曝光:早在2004年,安徽的一名记者就报道过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但是三鹿集团通过种种手段推翻了安徽记者的指正,还拿下了质量检测的第一名,不仅洗脱嫌疑还营销了一波质量认证。
2007年底,三鹿集团也收到大量关于喝完三鹿奶粉孩子尿液变红出现不明颗粒的举报,但都被三鹿集团以“孩子上火”等身体原因搪塞敷衍过去。

再加上三鹿集团擅自使用“A物质”代替三聚氰胺,并随意更改三聚氰胺含量标准,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一一呈现在民众面前。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国家质检总局抽查发现:除了三鹿以外,还有22家乳制品企业的69中产品被检测出三聚氰胺严重超标。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之后,中国乳制品行业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也是从那时候起,很多家庭宁愿多花钱从国外购买进口奶粉也不愿意选择国产奶粉。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三鹿的问题奶粉数量高达700吨,受三鹿奶粉影响患病的婴幼儿高达30万人。
一夜间,三鹿集团从良心企业、民族企业沦为民族罪人。

在简光洲之前,也有记者对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进行过报道,但碍于三鹿集团的影响力,大部分报道只用“某企业”这样的字眼,并没有直接点名三鹿集团。
这样的报道无异于隔靴搔痒,无法直接痛点,也无法触及三鹿的利益,根本无法引起三鹿集团的重视和反省,更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一想到那么多无辜的婴儿,因为喝了三鹿奶粉而必须终身洗肾,甚至丧失生命,我对我的点名报道选择不后悔。”

因为点名三鹿集团,简光洲曾多次受到恐吓与威胁,但他从未退缩,也从未后悔,依然奋斗在新闻一线,坚持用事实还原真相。
然而在2012年9月,简光洲突然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感慨:东早10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所有的悲欢,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忍受都是因为那份纯真的理想。好吧,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
简光洲离开了他曾经热爱的新闻行业,和几位媒体朋友一起创办了名为环智传媒的品牌咨询公司。

后来在谈及转型时,简光洲是这样说的:
我是悲观的理想主义者,但理想终究还是输给了现实。人到中年,给家人更好一点的生活,或者也是最好的责任担当,这个社会,有几个人又能脱俗?
原来,自从女儿出生之后,简光洲就在考虑转型,“三鹿奶粉”的报道,让他名声大噪,也承受着很大的舆论压力。
事件过后,还有网友对他口诛笔伐,他也曾遭受各种恐吓、威胁,甚至被网友造谣自S。
种种原因让简光洲萌生了退出新闻界想法,并在他女儿年满周岁时真正实施。
虽然离开新闻行业多年,简光洲的新闻理想从未消逝,而是以一种全新方式在继续改变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