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李若彤主演短剧收视率吊打多部热剧”的话题登上了热搜。让早已经凭借“小龙女”火遍大江南北的李若彤再次凭借短剧《午后玫瑰》迎来自己的荧幕高光时刻。
随后李若彤在社交平台表达了对观众的感谢。
感谢大家的支持,不论时间长短,都很珍惜和每个角色的共鸣时刻。感谢大家给我“闯”的勇气和力量。

短剧《午后玫瑰》是以中年女性重返职场为主线,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回归职场后一路“升级打怪”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励志故事。
新颖的题材,演员精湛的演技,让《午后玫瑰》在“霸道总裁爱上我”、“重生复仇”系列同质化严重的短剧市场脱颖而出。
就在职场剧《午后玫瑰》让观众大饱眼福时,另一部短剧年代剧受到观众好评,它就是听花岛出品的短剧《家里家外》。

3月14日,短剧《家里家外》一上线,#家里家外相关话题就登上了抖音热榜。短剧上线12小时全网话题量破1亿,24小时破3亿,48小时破5亿。
《家里家外》究竟讲的什么故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故事要从冷冻机厂副主任陈海清和“高坪区第一位(凶)婆娘蔡晓艳的重逢说起。
蔡晓艳是个地道的川妹子,她的丈夫嗜赌成性,锒还铛入狱,蔡晓艳和他过不下去,便离婚带着儿子邵一帆住在娘家。

可是贪财且势利的嫂子并不愿意蔡晓艳带着儿子住在本就不宽裕的娘家,想方设法要把他们母子逼走。
为了把蔡晓艳母子赶出去,恶毒嫂子给蔡晓艳摆下“鸿门宴”,给她介绍一个年纪老到可以做她父亲的人做新婚对象,嫂子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说两人是绝配。


相亲宴席间儿子邵一帆抬手想夹菜,被嫂子给拦下了,蔡晓艳给儿子碗里夹满菜让儿子自己到外面吃饭去。
待儿子离席走远之后,蔡晓艳直接把桌子给掀了:你们不让我儿子吃饭,你们也别想吃了。

不得不说,蔡晓艳这么做是真解气。
但是解气之后的代价就是他们母子彻底被嫂子赶出了家门,晚上他们就要露宿街头了。
深夜,蔡晓艳拉着三轮车载着全部家当离开了娘家,背影略显凄凉。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子俩在拉着三轮车爬坡时,车上的蜂窝煤一股脑儿掉了下来。
这让原本就很委屈的蔡晓艳,情绪彻底崩溃,不自觉地哭了出来。
就在她边哭边走向散落的蜂窝煤时,一个推着自行车的男人替他捡起了散落在地上的蜂窝煤。
这个人就是刚调到冷冻机厂的副主任陈海清。

看到蔡晓艳的处境,陈海清明白了一切,在他和蔡晓艳见过第3次面之后,陈海清向蔡晓艳求婚了。
对于两人前两次见面,蔡晓艳完全没有印象,但是陈海清却铭记于心。

当年,陈海清知Q返城,带着女儿陈爽路过蔡晓艳的蛋烘糕小摊,陈爽饿得前胸贴后背,想要吃一个蛋烘糕,才肯继续赶路。
蔡晓艳闻声便做起了蛋烘糕。
结果付钱时,陈海清才知道一个蛋烘糕需要5分钱,他找遍浑身上下才找出不到3分钱.
于是他和蔡晓艳商量能不能卖他半个,蔡晓艳一听就急了:哪个半个半个卖的蛋烘糕。
陈海清只好带着女儿默默离开。
望着小姑娘那不舍的眼神,蔡晓艳于心不忍,于是她故作凶悍地说道:蛋烘糕都做好了,也没法卖给别人了,就送给你们吧。

陈海清知道蔡晓艳是刀子嘴豆腐心,她是可怜他们父女才故意说卖不掉的。
蔡晓艳的美丽善良吸引了陈海清,对她一见钟情。他本想问一下蔡晓艳的姓名,日后联系报答。
不巧的是,周围传来城管要来抓路边小贩的声音,蔡晓艳只能匆匆收摊,从陈海清眼前消失了。
不知道对方姓名一直是陈海清的遗憾。直到后来他调任冷冻机厂副主任,他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

当时陈海清刚来到冷冻机厂就赶上大暴雨,他带领全厂人奋力抢救设备挽回损失。
抢救结束之后,陈海清路过医务室时,熟悉的声音传入他的耳朵。
正是蔡晓艳在和额头擦破点皮的领导理论,最后还是强行把医生带走给自己嫂子看病。
陈海清从身边工友的口中得知,之前帮助过他们的“女神”叫蔡晓艳,是厂里有名的“悍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蔡晓艳离婚了。

得知蔡晓艳恢复单身,陈海清内心早已悸动起来,后面工友说了什么,他完全没有听进去。
所以在见到蔡晓艳第三面之后,陈海清就立刻向她求婚了,生怕晚一步她再次成为别人的妻子。
他和蔡晓艳介绍着自己情况:30岁,丧偶,带一个11岁的女儿,在冷冻机厂当副主任。

莫名其妙在大半夜被人求婚了,蔡晓艳已经懵了。等她缓过神来才想起问到:你在冷冻机厂当主任,有房子吗?
当得知陈海清有房时,蔡晓艳看了一眼邵一帆,实在不忍心他小小年纪就跟着她住桥洞,于是就答应了陈海清的求婚。

没过几天,陈海清和蔡晓艳就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足见陈海清对蔡晓艳的重视。
婚礼席间,有同事故意灌陈海清喝酒,在得知陈海清不胜酒力后,蔡晓艳直接替陈海清喝下了那杯酒。
蔡晓艳在陈海清心里的分量更重了。
就这样陈海清父女和蔡晓艳母子,组成了新的一家四口。

对于母亲重组家庭,蔡晓艳的儿子邵一帆举双手双脚赞成,婚礼当天就改口叫陈海清“老汉儿”,乐得陈海清合不拢嘴。
而陈海清的女儿陈爽却十分排斥蔡晓艳,因为奶奶早就和她讲过:有了蔡晓艳这个后妈,她今后只会管她的亲生儿子,肯定不会管她的。
陈爽听后就逃离了婚礼现场,直到天黑才回家。

当陈爽回家后她发现蔡晓艳不仅在门口等她,还给她煮了面条。
陈爽本想饿着肚子也不愿吃蔡晓艳准备的东西,没想到这时蔡晓艳却开口了:这是用你老汉儿的钱买的面条,你不吃就便宜我和弟弟了。

蔡晓艳的激将法果然起作用了,原本要回房间的陈爽坐到了餐桌旁,端起碗吃起了面条。
陈爽吃了两口发现,蔡晓艳不仅给她煮了面条,还在里面窝了一个荷包蛋。
陈爽心里范起了嘀咕:蔡晓艳真的会像奶奶说的那样吗?
直到一件事,彻底改变了陈爽对蔡晓艳的看法。

一天,蔡晓艳在买菜回来的路上从邻居口中得知,陈爽在学校里偷班费,老师让请家长。
当时陈海清有事出差,只能蔡晓艳去学校处理。
当蔡晓艳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陈爽的班主任朱老师正当着一屋子的人批评陈爽,陈爽可怜巴巴地低着头,一言不发。
蔡晓艳不相信陈爽会偷班费,赶紧上前找班主任了解情况。
一番交谈之后,蔡晓艳得知,班主任根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陈爽偷了班费。仅仅是因为从陈爽包里搜出了4.5元钱。

而丢的班费明明是5元钱。
蔡晓艳和班主任理论,班主任强词夺理说:5元的班费被陈爽偷偷花了5角,这种行为更加恶劣。
蔡晓艳让班主任拿出新的证据,班主任阵阵有词地说:陈爽功课不好,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她的表现不好这就是证据。

果然,人心中的成见就像是一作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就在蔡晓艳和班主任争执不下时,有同学跑过来告诉班主任,班费在班长棉袄的夹层里找到了。
蔡晓艳一听,这是做实了班主任污蔑陈爽偷班费,当场要求班主任向陈爽道歉。

可是,身为班主任朱老师怎么拉得下脸给学生道歉,还催促蔡晓艳赶紧带陈爽去上课。
蔡晓艳咽不下这口气,她不允许有人污蔑自己的继女,于是拿起老师的茶缸狠狠地摔在地上。
蔡晓艳的举动震惊了办公室里其他的老师同学,蔡晓艳当着众人的面跟老师放下狠话:你不道歉,我们就不来上课了。

临走之前蔡晓艳还和其他人澄清:陈爽只是功课稍微差了一点,但是她吃饭第一名,体育第一名,铁门槛第一名,平均下来她的成绩也蛮高的,并不是老师口中差生。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带着陈爽走出了老师办公室。
回家的路上,蔡晓艳还特意买了烤鸭庆祝两人的“胜利”。
蔡晓艳告诉陈爽:自己没做过的事,就要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如果默认了,哪怕日后有了证据证明不是你偷的,想翻供也难了。

蔡晓艳突然有些好奇,追问陈爽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
陈爽说那是她从早餐和零用钱中攒下来的,再过几天就是她亲妈的忌日,她要去看妈妈总不能空手去。

一时间蔡晓艳和陈爽都沉默了,可是蔡晓艳却暗暗做下一个决定。
接下来的几天,蔡晓艳白天带着陈爽到处玩,晚上让邵一帆给陈爽补习功课。
等到陈爽亲妈忌日那天,蔡晓艳带着陈爽去祭拜她妈妈。

当着陈爽妈妈的面,蔡晓艳拿出了一件修补好的毛衣。那是陈爽妈妈生前给她织的绿色毛衣,现在衣服的底部又续接了粉色的部分。
陈爽想起来前几天蔡晓艳拿了她的毛衣她还发了脾气,她以为蔡晓艳要把她的毛衣拿给邵一帆穿。

原来蔡晓艳不是要把陈爽的毛衣改给邵一帆穿,而是知道那是陈爽最宝贝的礼物,于是想着在她妈妈忌日前把它修补好,让她穿着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去见妈妈。
蔡晓艳对陈爽说:没有人忘记你妈妈的忌日,毛衣的上半部分是妈妈织的,代表了妈妈的爱。下半部分是我织的,我来代替妈妈继续爱你。

不同颜色的毛线交织在一起,变成意见温暖的毛衣,姓氏不同的人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庭。
此时的陈爽早已经被蔡晓艳感动了,她已经从心底接受了她的新妈妈。

两人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校长和朱老师,蔡晓艳以为他们又是上门来批评陈爽的,瞬间将陈爽护在身后。
没想到校长是带着朱老师来道歉的,朱老师承认是自己冤枉了陈爽,希望陈爽可以尽快回到学校读书。
校长和老师亲自登门道歉,陈爽还有什么理由不回到学校?

就在两人还沉浸在“沉冤得雪”的喜悦中,邻居嬢嬢告诉蔡晓艳,陈海清出差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台电视机。
两人急忙飞奔回家,果然看到了家里多了一台电视机。
原来陈海清心疼蔡晓艳想看电视还要跑到邻居家里蹭电视,于是借着出差大城市的机会买下一台电视机。

蔡晓艳家有了电视机,邻居们就都凑到蔡晓艳家看电视。当时正逢女排世界杯,中国对阵日本。
邻居嬢嬢看到陈爽身上的毛衣好看,随口问了一句:这毛衣是谁织的。
陈爽指着毛衣绿色的部分说“这是妈妈织的”,随后又握着下面粉色的拼接部分说“这也是妈妈织的”。

此时电视上的中国女排战胜了日本队,所有人都在替女排姑娘欢呼,没有注意到角落里的蔡晓艳在悄悄抹眼泪。
被认可的那一刻,蔡晓艳无比幸福。
就像陈爽说的那样:成为家人,有两种情况。出生,让我们成为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一起经历的事情,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家人。
我们不是在父母缔结婚姻的那一刻就自动拥有了亲情,是漫长岁月里日复一日的真心让我们成为了比血缘还要牢固的家人

《家里家外》,一对半路夫妻,各携子女,一见钟情,闪电成婚。一家四口在磕磕绊绊中收获了亲情与爱,这种轻喜剧路线,让观众笑泪交织,欢乐与感动并存。
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还在继续上演,话说你看过《家里家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