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了索尼高层,才理解为什么只有索尼敢称“把影院带回家”

科技有码 2025-03-27 15:47:50

老马在AWE上泡了整整一个礼拜,也目睹了一个个展台如何拔地而起。要说2025年AWE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展台,无数人把票投给了索尼,老马也是其中之一!

索尼继续以 “把影院带回家” 为主题,将百年电影底蕴与前沿电视技术完美融合。踏入索尼展区,浓郁的电影氛围扑面而来,哥伦比亚影业的经典电影元素随处可见,从复古的电影海报到逼真还原的电影场景微缩景观,仿佛在诉说着索尼一个世纪以来在电影领域的辉煌历程。

环绕式的沉浸式体验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观众只需踏入,就能瞬间被震撼的影院级音画效果包围。索尼电视 9 系、8 系、7 系凭借出色的画质表现,让每一个画面都栩栩如生;家用投影 P9(VPL-XW8100)则打造出超大尺寸的视觉盛宴,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而首次亮相的新一代 RGB 高密度 LED 显示系统方案,更是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目光,成为全场当之无愧的焦点。

在此期间,老马也有幸参与了参与了对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先生、索尼(中国)电子系统本部副总裁阿部英先生,以及主导了包括索尼电视9系等高端产品开发的索尼电视总部首席工程师相马邦彦先生的群访,之后还与索尼中国家庭影音娱乐市场部高级经理赵圆圆女士进行了深度对话。这一系列交流,让我得以深入了解索尼2025年在电视和影音产品背后的理念、技术与产品布局。

“把影院带回家”:索尼的全产业链闭环与生态协同

如今,家庭娱乐需求日益多元化,但真正能从源头到终端为用户提供完整影院级体验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在这方面,索尼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正如赵圆圆女士所强调的那样:“索尼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从拍摄、制作到播放全链路优势的品牌。”

老马无数次撰文介绍过,索尼在影音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十分庞大且精细。CineAlta 电影摄影机是众多知名电影导演的心头好,它能够捕捉到最细腻、真实的画面,为优质内容的产出奠定基础;BVM - HX3110 基准级监视器则是影视制作环节中的关键设备,其具备的超高色彩精准度和对比度,让创作者能精准把控每一个画面细节。而 BRAVIA 电视与回音壁产品,则将这些优质内容以极致的视听效果呈现在用户家中。

在内容层面,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影业积累了百年的电影 IP 资源,为 “索尼精选影院” 专区提供了海量独家 4K 内容。这些高码率、高帧率的影片,搭配索尼与腾讯、爱奇艺、优酷合作开发的流媒体校准模式,即使是经过网络压缩的内容,也能还原出丰富的光影细节。正如赵圆圆女士所说:“我们的产品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从行业视角看,索尼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意义非凡。当下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多数品牌受限于资源与能力,只能在硬件或内容单一环节发力,而索尼却独树一帜,将二者完美融合。这一模式为用户带来的体验独一无二,也铸就了极高的竞争壁垒。当其他品牌还在为获取优质内容版权而焦头烂额、四处奔波时,索尼凭借自身雄厚的影业资源,早已为用户呈上丰富且高品质的影视内容。

更为关键的是,在从拍摄、存储、传输、编解码到最终呈现的全流程中,索尼始终保持统一风格。其硬件实力超群,还借助 AI 画质芯片,将导演(第一创作者)的意图精准融入算法。索尼通过设立统一的色彩科学,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从拍摄、监看、调色、审片及观看的全流程技术支持,确保忠实还原创作者意图。所以,在追求画面准确还原方面,索尼一骑绝尘,其他品牌难以望其项背。

这就是为什么行业里众多品牌虽纷纷提出类似 “把影院带回家” 的口号,却只有索尼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因为对于索尼来说这句话只是一个确凿的事实,而不是一个努力的目标。

RGB 高密度 LED 显示系统:一场酝酿 20 年的技术复兴

其实在 AWE 2025 开展之前,索尼就在东京总部抢先向媒体揭开了新一代 RGB 高密度 LED 显示系统的神秘面纱。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关注,并获得了现场媒体的极高评价。

令人欣喜的是,索尼这次专门把在东京作为技术主讲的首席工程师相马邦彦先生请到了AWE现场。相马先生回顾了索尼三色背光的发展历程:“2004 年,索尼推出全球首款 RGB LED 背光电视 QUALIA 005,但因成本过高未能普及。如今,我们相信它将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趋势。”

诚然,索尼在背光技术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回溯过去 20 年,从动态背光系统(X4500)到量子点技术(X9000A),再到 Mini LED(Z9D),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为 RGB 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一代 RGB 高密度 LED 系统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独立驱动三原色背光灯,可覆盖超过 99% 的 DCI - P3 色域空间,以及≥90% ITU - R BT.2020 色域标准,远超传统白光 LED 背光方案。在峰值亮度上,它能够实现 4000nits 的超高峰值亮度,达到索尼基准级监视器 BVM - HX3110 同等级别的水平,且拥有索尼显示设备历史上最高的色彩空间。此外,96bit 高精度灰阶控制技术的运用,让其在不同亮度和饱和度下都能实现准确的色彩表达,还显著改善了可视角度,减少了侧视时的色彩偏移。

传统 Mini LED 技术存在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比如在夜景场景中,白光过度集中会导致色彩饱和度下降,侧视时画面色彩容易出现偏移。而索尼的 RGB 高密度 LED 系统通过动态分配各通道亮度,有效解决了这些痛点。

相马邦彦坦言,RGB 技术此前受限于高昂成本,难以大规模推广。但随着生产设备的优化,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如今这项技术已具备进入消费级市场的条件。赵圆圆女士也补充道:“用户对大屏沉浸式体验的需求,驱动了这项技术的回归。” 索尼计划将其应用于更大尺寸屏幕,契合超高清时代的观影趋势。以索尼以往的调性来看,不把技术打磨到完全满意是不是仓促上市产品的,所以我们还要耐心要等待一段时间。

老马以为,RGB 三色背光技术的复兴对整个显示行业意义重大。当前,Mini LED 和 OLED 技术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这两种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索尼的 RGB 技术为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丰富了技术路线。不过,要让这项技术成为高端市场的新标杆,索尼还需在成本控制和用户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只有让消费者了解并认可其优势,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GB 技术才能真正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AI 与本土化:从芯片到内容生态的 “隐形引擎”

以本届AWE的主题就可以预见,AI一定是第一热词,果不其然,AI成为了每一个企业必谈的话题。对此,索尼中国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先生也指出:“索尼在 AI 应用上始终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早在 2021 年,索尼电视产品中的 XR 芯片就集成了认知型 AI 算法,实现了人脸识别、画面侦测及人眼追踪等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更智能、个性化的观看体验。

如今,生成式 AI 成为热门话题,索尼也在紧跟潮流。索尼的工程师们正积极探索生成式 AI 在音画同步、语音增强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在语音增强场景中,通过 AI 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分离人声和背景音,让用户在观看节目时能更清晰地听到对话内容。

在内容本土化方面,索尼与腾讯极光的合作堪称典范,双方早在2020年就基于“还原创作者意图”的核心理念,由索尼影像工程师与腾讯调光师共享画质参数,共同开发出“极光校准模式”。这一模式通过云服务与电视芯片联动,可自动识别内容类型和环境光线,动态调节亮度、对比度及色彩参数,解决了流媒体内容因压缩导致的画质损失问题。用户只需一键开启,即可将索尼电视切换至“工作室级”显示标准,无需手动调试

阿部英介绍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创新举措,在海外,我们已与Netflix共同合作校准模式。这是因为,基于“把影院带回家”战略,我们希望索尼带来的影院级视听体验,能够从制作到观看,贯彻到每一次用户的日常观看之中。”

2025年,索尼将这一模式扩展至爱奇艺(奇异果)与优酷(酷喵),形成国内三大流媒体平台“校准大满贯”。赵圆圆女士透露:“每个校准模式需 1 - 2 年研发,目标是让用户‘无感’获得影院级体验。” 通过共享画质参数与云服务适配,电视能够自动优化流媒体内容,提升画面质量。

老马以为,索尼在 AI 和本土化方面的策略具有创新性。在 AI 应用上,索尼没有盲目追求参数上的领先,而是聚焦于实际的用户体验,将 AI 技术切实应用到用户的日常观影场景中。在本土化方面,与国内主流平台的深度合作,让索尼更好地适应了中国市场的特点,解决了流媒体画质瓶颈问题,形成了软硬件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种策略值得其他品牌借鉴,只有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结合本土市场特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音画合一:回音壁与音频技术的 “幕后革命”

虽然对于观影来说,音画不分家,但是在行业内声音在影视体验中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但索尼却深知其价值。赵圆圆女士表示:“声音是电影叙事的幕后英雄。” 在回音壁产品的研发上,索尼投入了大量精力。像 HT - A9000、HT - A9M2 等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全程邀请索尼影业的混音师参与测试。

这些回音壁产品结合 360 智能穹顶声场 2.0 技术,能够营造出超越物理扬声器范围的环绕声场。想象一下,当你在家中观看电影时,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人物的脚步声,都能让你清晰地感受到声音的方位,仿佛置身于电影场景之中。老马可以预告一下,今年索尼的回音壁和Sound Bar产品都很惊艳,并且涵盖场景广泛。

AI 语音增强 3.0 技术是索尼音频技术的又一创新成果。这项技术源于电影修复工作的需求,许多老电影由于年代久远,人声不够清晰。AI 语音增强 3.0 技术通过 AI 分离人声频段,支持 ±5 级调节,让老电影的对话变得清晰可辨。赵圆圆女士解释道:“这项技术源自电影修复需求,最终让用户在家也能听清每一句台词。” 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老电影的观看体验,在观看球赛、新闻等节目时,也能让用户更清楚地听到关键信息,这以技术也会在今年的电视和音响产品中广泛使用。

在大多数品牌还在追求单纯的音量提升时,索尼已经关注到声音的细节和层次感,通过先进的技术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音频体验。这不仅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音频需求,也推动了整个电视音频行业的发展。

搭载Calman:从创作者到用户的 “色彩民主化”

在色彩校准领域,索尼再次展现出其专业性。索尼是国内唯一支持 Calman Ready 认证的品牌,用户可以通过专业软件校准电视色彩。赵圆圆女士表示:“我们的电视能快速匹配调色师所需的色彩基准,成为创作工具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索尼电视不仅是用户观看影视内容的设备,还能满足专业创作者的需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一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它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观看环境,对电视色彩进行精准调整,获得最佳的观看效果。这种将专业级色彩校准能力赋予普通用户的做法,实现了从创作者到用户的 “色彩民主化”。

在以往,色彩校准往往是专业影视制作人员的专属技能,但索尼通过技术创新,让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专业级的色彩体验。在老马看来,等索尼的 RGB 背光产品正式上市,这项色彩校准功能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在显示技术领域,RGB 背光与液晶层彩色滤光片的混色精准度,向来是行业公认的难题。由于 RGB 背光灯各自的衰减周期不同,电视在长时间使用后,色彩表现不可避免地会与出厂时产生差异。而索尼支持的 Calman 校准功能,就像是给电视配备了一位 “色彩管家”。通过这一功能,用户可以对电视色彩进行精准调节,确保电视无论使用多久,都能随时保持最佳显示状态,让每一次观影都能收获最优质的视觉体验。

老马评说:

通过与索尼高层的深入交流,我深刻感受到索尼在电视和影音领域的技术理想主义。从 RGB 显示技术的复兴,到全产业链的内容闭环,再到 AI 与本土化生态的落地,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索尼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关注。

然而,在商业现实中,索尼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正如谢飚所言:“规模不是索尼的强项,但我们相信技术创新能守住高端市场的尊严。” 在成本控制方面,尽管 RGB 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需要继续降低成本。在市场认知方面,索尼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认可其产品的优势。在竞争方面,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技术和内容上不断追赶,索尼需要持续创新,保持其领先地位。

在显示技术路径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索尼选择的 “重研发、强生态” 道路,依然是行业的一股清流。我们一起期待索尼在能早日发布搭载更高级技术的产品,继续推动电视和影音行业的进步,让更多用户在家中就能享受到真正的影院级体验。

0 阅读:24
评论列表

科技有码

简介:大科技圈的忠诚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