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四川资州(今资中):魁星阁古色古香,两汽车狭路相逢

醉薇聊历史 2023-03-17 13:42:04

资州古城,即今天的资中县重龙镇,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因县城位于资江(沱江)中段而得名资中。

本组图片为当时在资州工作生活的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传教士、康奈尔大学博士、美国医师威尔逊·爱德华·曼利所拍摄,当地译名为满里。

资州古城墙

资中古城建于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唐德宗贞元年(785年)开始修筑城墙,后经历代扩建,至民国时,城墙周长已达九里有余。图为在山上看到的景象,一段坚固的城墙蜿蜒而上,城墙下是鳞次栉比的房屋,一座月牙形的池塘尤为引人注目,图片右侧是资州武庙和文庙 。

魁星阁

魁星阁旧名仰止阁,木质结构,共有五层,位于重龙山山腰,附近有一条长长的登山石阶。据资料记载,奎星阁最初建于资州城大东街学署前,道光壬辰时(1832年)移建重龙山南麓, 曾是古资州的地标性建筑。

城墙远望

站在资州东城墙上向远处眺望,画面上方的几栋西洋式建筑,这是是1908年美国卫理公会设立的宏仁医院、妇女学校和工厂。创建人即是本组图片的摄影者满里。

医院大楼

宏仁医院是一座气势雄浑的“华西式”建筑,是除重庆和成都外,蜀中唯一的美国教会医院,它是今资中人民医院的前身。这些建筑现在依然留存,并被列为四川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满里先生

满里先生(右一)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来到资州, 在魁星阁的旁边修建起了教堂和住房,随后创办了宏仁医院以及资中首个新式学堂“华美小学”。图为满里博士、高迪主教和国民小学刘姓校长的合影。

女子学校

距离宏仁医院大楼不远的建筑是进德妇女学校,从图中可以看到教学楼的一角。这所学校的创建于1913年,创办人为资中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女布道会代表曾启贤(Pasnot)、龚斐群等人。

教会建筑

资州的一座教会建筑,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样式,墙壁砌筑的非常规矩,且前面建有走廊,走廊的石柱上挂着一张吊床,一名西洋女子和她的女儿站在门前,身后摆放着一把藤椅和一把木椅。

男校门前

一条弯曲的围堰将一口清澈的池塘一分为二,路的尽头通往资州男子学校的校门。一名男子挑着水桶沿着围堰上的小路踯躅而行。

男校宿舍

资州男校一角,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楼前的高坡上种着一些青菜。环境整洁而幽静。

学生队伍

一群头戴大檐帽、身穿白制服的小学生在石台阶上排出两路纵队的队形,虽然脚下穿的是圆口布鞋,依旧显得精神抖擞。旧时老人很忌讳家中子女穿白色的衣服,以为不吉利。当年的小学生能如此穿着,足见当地人们的开明程度。

寺庙

资州一座寺庙的后院,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几名当地男子或立或站于精美的六角亭下,正在向摄影师的方向张望。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当是一群读书人。

狭路相逢

从资州前往成都的一条公路,两辆客运汽车在一处狭窄的路口不期而遇,一辆汽车不得不开到马路牙子下避让,另一辆汽车正在人的指挥下缓慢通行。

滑竿队伍

在城外汽车道的一个拐弯处,三乘滑竿正在沿着路边鱼贯而行。 滑竿的结构非常简单 ,由两根长竹竿和一把竹椅组成,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旧时在四川各地都可以见到。

路边工人

一群工人正在往公路边上堆积石子,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他们干得很快乐,以至于一边做工一边唱歌。满里戏谑地称他们为“马路歌手”。

路边看客

在公路边上,满里将镜头对准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中间有成人也有孩子。连续的三张照片生动地记录下当年资州乡村的人物形象。

儿童形象

站在最前面的孩子缠着头巾,十指扣在一起,正在好奇地盯着满里手中的相机。从手腕上系着的猴皮筋,推测应该是一个女孩子吧。她身后站着一个戴瓜皮帽、穿长袍的小孩子尤为可爱,手里拿着一根捡来的竹篾做玩具。

光着脚

有时候,很难从老照片中人物的装扮确定季节,就像图中的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头上顶着棉帽,下面却光着一双脚丫。值得宽慰的是,虽然服装有厚有薄,却都完整没有补丁。

古石桥

资州乡村的一座平梁古石桥,石桥墩、石桥栏,造型古拙而厚重。桥上有行人来往,桥下一名妇女正在河边洗涤衣物。看样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如此坚固,不知今天是否还在。

更多四川老照片,请点击下方的《四川资中、资阳、自贡、乐山老照片合集》!
0 阅读:7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