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张老照片,温故一百多年前安徽芜湖的城乡风景

醉薇聊历史 2023-04-25 13:56:13

安徽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因其境内有一面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的湖水,故得名“芜湖”‘

芜湖位于长江之畔,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便是一片繁华之地。通过本组图片,我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100多年前,清末芜湖的城乡景象。

芜湖码头

位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码头,岸边的木船上树立着高高的桅杆。早在明代,芜湖便有了“江东首邑”之称,优越的港口条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长江上下物资运输的重要中转地。

中江塔

码头附近的中江塔,是老芜湖的标志性建筑。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直至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方才续建完成,前后历经两个朝代,耗时半个世纪。塔身原有出檐,塔顶有塔刹,皆因年久失修而缺失。

繁忙的码头

1898年芜湖码头的繁忙的景象。一条双桅大木船停在宽阔的江面上,岸边的搬运工正忙着将行李箱和货物搬运到转运船上。

海关专员

189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很快控制了芜湖海关。图为1898年,洋人专员托马斯·弗朗西斯·休斯和他的女儿们在专员公署内的合影,站在图右的是他十岁的的大女儿格拉迪斯。

格拉迪斯

这张照片拍摄于1886年,中国保姆怀里抱着刚刚在芜湖出生不久的格拉迪斯。1913年,她嫁给了雷蒙德·安东尼·阿丁顿,她的丈夫于1953年成为第六代西德茅斯子爵。格拉迪斯于1983年去世,享年97岁。

看门人

图中穿着长袍马褂,戴着凉帽的男子是芜湖专员公署的看门人。从图中看,当年的专员公署占地面积很大,环境也非常幽静。

自娱自乐

芜湖是“四大米市”之一,当地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富足。图为摄影师在芜湖街头看到的景象,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正坐在门口拉二胡自娱自乐,旁边坐着他年轻的妻子,她也是表演者唯一的听众。

当地百姓

一个戴着面具的男子站在街头表演,旁边站着很多看热闹的人。此时,大家的目光皆被摄影师的镜头所吸引。不过,这张照片拍摄的并不成功,因为有些人的晃动而出现了重影。

广济寺

广济寺坐落在芜湖赭山西南麓,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原名永清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赐名广济。广济寺依山而建,自下而上有天王殿 、药师殿、大雄宝殿和地藏殿,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图中左侧的西洋建筑为教会男子学校,右侧为赭塔。

赭塔

赭塔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共五层,通高近二十七米。从塔底旁边站的游客可以感受到塔身的高大,“赭塔晴岚”为芜湖八景之一。清末时期,因为缺少维护,塔刹已缺失,塔身上也长着不少的绿色植物。

女子学校

芜湖基督教宣道会堂女子学校,大门前站着一名洋人和两名中国男子。进大门为小教堂,后面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基督教宣道会于1887年在美国成立,次年传入我国。

破败的寺庙

一座位于山坡上的破败寺庙,精致的香炉周围是几个硕大的香鼎。东倒西歪的香鼎内和外面的地上都是香灰,说明香火还是很旺盛的,只不知为何显得如此破败。

路边小河

芜湖城外的一条宽敞的马路,路边有一条运河。河面不宽,几只木船停泊在岸边,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河面。固定船的缆绳就拴在路边的大树上。在河对面,是一排茅草房。

林荫小道

芜湖城外的乡间小道,两侧环水,绿树成荫。来往的人们手里擎着黑色的阳伞或棕色的桐油伞,迎面走来的女子一手握伞,一手拿着蒲扇,看样子天气很热。

乡村风景

清澈的池塘旁边,是一户农家的茅草屋,门前屋后绿树成荫。一直没有看明白近景是什么东西,好像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修女。

小吃摊

一个流动的小吃摊,周围是一些戴着遮阳帽,穿着坎肩的苦力。挑子上卖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凉粉,有人要了一份直接蹲下身子大快朵颐。炎热的夏季,一碗酸辣的凉粉下肚,是一件无比快意的事。

牧童

池塘旁边,一名男孩骑在水牛背上,光着膀子,皮肤晒得黝黑。成年水牛低头啃着水边的青草,一头小水牛紧紧跟着它的身后。好一幅悠闲地田园风光画卷。

更多芜湖老照片,请点击下方的《安徽(芜湖、安庆)老照片合集》
0 阅读:9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