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什么都吃。如果有一种东西中国人不吃,那肯定是不好吃。
在吃“肉”这件事上,中国人尤其会钻研。只要能吃就吃,不好吃就想办法变得好吃。如果吃了,那就要吃个“彻底”,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不会浪费——当然包括内脏。
中国内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礼记·内则》记载了周朝“八珍”: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其中肝膋就是网油(肠膜脂肪)包裹狗肝炙烤而成的食物。
当时,上层统治者都会吃一些特殊的内脏美食,比如有一道“龙肝”,其实就是烧烤的狗肝。
商周青铜器中经常有“鼎烹内脏”场景,说明在祭祀礼仪中,内脏是流行的选择。
到了秦汉时期,百姓们很喜欢吃动物内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低廉。据出土的东汉简牍记载当时牛肉的价格是1斤17钱,而胃1斤只需要10钱。
胃常被做成胃脯食用,称作“脘”。《史记索隐》记载了胃脯制作方法,是用沸汤燖(煮)羊胃,再加入椒姜调味。
汉朝的《盐铁论》提到了市井里“熟食遍列”,其中就包括内脏制品。
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居延汉简中记载了边塞驻军食谱,戍卒经常吃牛胃、羊肠等内脏,它还记载了官吏出钱买了“肾二具”给御史。可见,当时内脏饮食的普及性。
这个时期内脏的推广当然离不开中医推动。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用猪肝治眼疾。
《黄帝内经》直接提出“以脏补脏”理论,可以说奠定了内脏药膳基础。东汉《伤寒论》也出现了“猪肤汤”等脏器疗方。
隋唐五代时期,煮、烤、蒸等烹饪技术已炉火纯青,炒菜技术也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动物内脏被制成美味佳肴。
《太平广记》记载唐玄宗曾取鹿血煎鹿肠,称之为“热洛河”。
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有关动物内脏的菜肴也很多,比如“羊皮花丝”(拌羊肚丝)、“格食”(羊肉、羊肠拌豆粉煎烤而成)等。
这一时期,各种动物内脏也被用来食疗养生。《食医心鉴》中就记载了“炮猪肝”“猪肝羹”“猪肾羹”“酿猪肚”“羊肺羹”等美食,提到它们具有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不过,动物内脏饮食的发扬光大还是离不开宋元时期市井美食的发展。
北宋汴京夜市的“洗肺”、南宋临安的“羊血汤”都是典型的内脏小吃。
据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市集上售卖的动物内脏制品有“灌肺”、“炒肺”、“旋炙猪皮肉”、“猪脏”、“鸡皮”、“腰肾”、“鸡碎”、“羊肚脏”、“煎肝脏”、“头肚”、“头羹”、“角炙腰子”、“石肚羹”、“血羹”、“腰子”、“白肠”、“肚肺鳝鱼包子”等。
南宋《浦江吴氏中馈录》也详述了“猪脏”的腌制方法,用盐硝揉搓后悬挂风干,可以说是腌火腿法的雏形。这些都表明此时内脏制品已经不只局限于传统做法,而是更加精细化。
元朝的《饮膳正要》收录了宫廷里的“狼汤”,也就是由狼胃炖成的汤。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记载了“羊肚羹”的做法,把羊肚切丝,然后搭配杏仁、胡椒、陈皮熬煮,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的饮食文化融合。
明清时期,内脏饮食进一步发展。
在宫廷里,内脏馔品更加精致化。
明朝宫廷食谱涵盖多种动物内脏,如猪、羊、鸡的肝、肚、腰子等。典型的菜肴有熘肝尖、爆炒腰花、肚丝汤等。
据《明宫史》记载,内脏融入了节日食俗,比如冬至吃“羊肚羹”,元宵节吃“牛乳灌肺”等。
此外,宫廷也会去民间采买珍稀动物的内脏,比如鹿肝、珍禽内脏等。
而清朝宫廷对动物内脏更为青睐,这是因为满族本来就是以渔猎为生,内脏(如鹿肝、狍肚、野猪肠)被视为珍贵食材。
萨满祭祀中常用动物内脏(如鹿心、熊胆)敬神,祭后烹制为“神赐美食”,如“血肠”被纳入宫廷宴席。
清宫典型的内脏馔品包括煳白肚、烩鸭四宝(鸭胗、鸭肝、鸭掌、鸭舌)、炒鹿肚领、羊肚珍珠羹等。
在清宫药膳里,内脏也占据一席之地。皇帝冬季会用鹿内脏(如鹿肾)进补。
据说,慈禧每天必吃的就是“鸡肝茯苓粥”,用于补血健脾。
在御医的建议下,光绪帝也用鸭胗炖莲子来调理脾胃。
上行下效,宫廷的“爆肚”做法传入了民间,北京出现了爆肚冯等老字号。
据说,溥仪被逐出宫后,御厨在御厨在天津租界开设了“清宫肚宴”,其中招牌就有肚丝汤、熘肝尖等。
这一时期,民间的内脏制品还出现了地域流派。
北京有卤煮火烧,最早来源于宫廷小吃“苏造肉”,老百姓用猪小肠和其它内脏来替代制作而成。
另外还有白水羊头发展出“刀工三绝”,也就是用四斤重的刀片出薄如纸的羊脸肉片。
广东人擅长用内脏炖靓汤,如杏汁猪肺汤、猪舌西洋菜汤、山楂猪肚汤等,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牛杂”、“羊杂”的小摊。
粤菜第一书《美味求真》还记载了“金银润”,也就是猪肝镶肥肉。
四川人喜欢把内脏制成腊味,如腊腰子、腊肝子等。
还有著名的夫妻肺片,最早诞生于清朝同治年间,原来用的废弃的牛杂,再佐以花椒、芹菜等配料。
古代内脏饮食的演变,是古人资源利用的智慧结晶,也是社会结构的微观映射。
从祭祀用品到市井美味,从医疗秘方到文化符号,内脏的食用史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发展史。而现在,我们仍在延续着这种几千年不断的饮食传奇。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内脏饮食文化的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