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大区、多渠道布局——上汽大众营销体系再革新

汽车打问号 2024-12-23 21:54:46

“Marketing=market+ing”,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车企们对营销模式的探究,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中。

今年伊始,上汽大众便传来了营销体系变革的消息。大众品牌全国销售服务中心将原有的 12 个营销大区缩减至 8 个。其中,山东、江苏、京津和云贵由原来的独立大区并入4个新成立的营销大区中。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贴近用户需求

此次大区变革最显著的变化是将“战术资源”下放到大区,给到区域更多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向总部呼叫资源的权力。与此同时,上汽大众还对各地不同体制的经销商,提供差异化培训内容、补强市场一线作战人员,形成市场、销售和售后的“铁三角”,让各个大区制定整体性营销策略时,更有的放矢。

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体现出了车企对于市场需求的思考。要知道,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区域对于产品的需求以及消费者的偏好都有一定的差异,而且不同区域的市占率和经销商的体制也不尽相同。“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策略,可以更好地使车企根据本地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更精准地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当然,此次变革并不是上汽大众第一次对营销口“动刀子”,近两年来,围绕TO C变革,其在多个维度上搭建起了实现用户核心的组织与流程优化体系。

早在去年3月份,上汽大众便已着手组织架构变革,打造了“1个营销中台+3个营销前台”。具体来看,营销中台就是把渠道和销售进行了合并,市场变成传播和客户运营的部分,售后则负责用户满意度的管理;而作为直接和用户接触的“前台”,则是由 ID. 系列、高端燃油车和主流燃油车组成了三个机构,每个机构分别负责不同产品线在全国层面的产品调研、策略研究、策略实施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把以前串联式的营销链条,调整为并联式,各部门信息沟通更为流畅,形成了更加完整和沟通密切的统一团队。这样向“To C”倾斜的考核标准,打通了内部的沟通闭环,让品牌能更贴近消费者,及时获得并反馈消费者的需求。

无论是先前的组织架构调整,还是如今的大区营销变革,其本质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和消费者玩在一起,重塑品牌和用户的新关系,而这也是上汽大众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的动作。

积极蓄力,销售渠道向多元化发展

除了组织的改革之外,多元化的渠道布局成为了车企营销转型的新方向,商超店、直营体验店等一系列直联用户的新业态成为了眼下车市的热门操作。上汽大众也深谙其道,近年来,随着众多新车型投放市场,积极扩展和创新销售渠道。

其中,ID. Store的城市展厅模式让人看到了上汽大众在营销渠道上的转变。从传统的4S店到城市中心的商超,ID. Store是为ID.系列纯电新能源车量身打造的新零售业态,是全新销售与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开拓。那么它与传统的4S店有何不同呢?通过实地探访可以发现,ID. Store的规模更大、更加智能,通常坐落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场里,信息更加透明化,消费者买车看车也更为便利。

目前,上汽大众ID. Store在国内88个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和商场,落位开业200家。与此同时,ID.新能源“店中店”也在不断推广中,并加入“ID. Zone”的新概念,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高效、专属的服务。

而在距离用户更近的空白城市、空白汽车商圈,上汽大众建立了卫星店,实现更广范围的用户覆盖。虽然卫星店的体量较小,但功能却很丰富,包含了车辆展示、亮点展台、车型选配、销售办公等区域,有售后功能的卫星店还有售后接待、客户休息、维修车间等区域,可以说为诸多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不得不承认,在渠道布局上,传统车企或许不如新势力激进,但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节奏。4S店形态为主、多形态相互补位的复合型网络的模式,也正在助力上汽大众多元化渠道的全面铺开,深化用户和品牌的直联。

总之,面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想要真正实现走近用户、融入用户,需要企业进行由内而外的多维度营销变革。从B端切入C端,这一过程自然会产生一些阵痛,但态度坚定者,想必最终能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到。

0 阅读:0

汽车打问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